分享

早期隶书 媲美“云梦睡虎地秦简”

 ljf2623 2018-12-27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青川木牍”中“早、维、出、可、疆、田、其、戊、草”等字,结字与汉字基本相同,与蔡邕《九势》所描述基本吻合,与东汉《熹平石经》中的隶书也多有相似,而结字用笔横平竖直又与楷书多有相通之处。它的出土,让人们对两千多年以来公认的程邈是隶书缔造者产生质疑。

汉代许慎认为隶书源于秦始皇时“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在此,许慎以一“初”字,把隶书的源头定格在大秦。“青川木牍”为早期隶书作品。牍书两面,正面记更修《为田律》及其内容,背面为补记事项,以风格求知,二者非一时之作,字为早期隶书。从文俊认为:“牍文尚出于隶变的初期阶段,篆法隶势、古今结构一应俱全,呈无序状态。表明隶变伊始,书写性简化还在自然地进行,人们还没有形成清楚的书体意识,主动去改造所有的字形,以使文字体系的符号式样协调一致。同时,牍文书写平正工稳,用笔从容,与人们所想象的隶变之六国文字式的潦草颇不相同,应该是它从简化‘篆引’中化出的真实反映。从艺术的角度看,牍文的美感还不够明晰,也未能至于上乘,这与它处于日常实用书写的地位是相称的。”

“青川木牍”与1986年发掘出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简”相比,后者显得粗重草率,但笔意大致相同。1975年发掘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从简中可以看出其脱胎于秦篆,形体中仍保存有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肢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尽管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笔法,但比“青川木牍”隶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