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科普教育新走向 创新科普教育新形式

 一剑倚天寒 2018-12-28

 ——听李象益教授“世界科普教育新走向与科技馆教育创新”讲座有感

    “通过美国探索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最能体现现代科学教育的是科普教育,到科技馆的人不是看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习思考与提问,这个是当今的最根本的理念。从世界潮流来看,教育青少年最主要的是启迪好奇心、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12月26日,宁夏科技馆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以“世界科普教育新走向与科技馆教育创新”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而作讲座的这位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教授正是科普界诺贝尔奖“卡林加奖”获奖者李象益。

    历时3小时的讲座,李象益教授不断穿插科学小实验、漫画展示、视频解析、变魔术等互动环节向我们展示国内外的科技典型教育案例,并从信息时代到创意时代的新目标、科普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特征、创新理念与方法推进深度教育、科普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服务四个方面,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科技工作的要求,为我们分析讲述了世界科普教育的新走向以及科技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李象益教授的讲座提纲契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素养教育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李象益讲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既有对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有深入基层调研后的理性思考;既有理论上的深刻感悟,也有实践中的升华提炼,是一个启发思维、理清思路的讲座,是一个富有理性、充满激情的讲课。有幸聆听讲座之后,我个人也有一些想法和思考。记得我刚进馆时,有一次在表演《是真的吗》科普实验,其中有个小环节是用白醋将气球“吹”起来,我一边表演,一边问现场的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气球里有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放出了二氧化碳,让气球变大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斩钉截铁地回答,还自豪的解释:“我经常来科技馆,看过很多遍这个实验。”……在肯定和鼓励了她之后,我在想七八岁的孩子真的知道为什么小苏打和醋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吗?甚至,她了解二氧化碳究竟什么是吗?李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科技馆或者说科技教育应该以引导主动学习的科普方式推进深度理解和深度学习。目前,展厅多数科普活动都是以辅导员表演为主,向青少年传播科普知识。我想,能不能在接下来的部分科普活动中,利用周末、假期由我馆科普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培训和指导让青少年自己来试验,自己来表演,并以科普小剧目、科普小实验等形式多样的汇演方式,定期公开展演。这样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参与体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科普知识,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同龄人间的科普宣传作用,有效调动青少年及更多的家长关注科普事业。

    在聆听了李象益教授的讲座后,除了以上的一点思考外,我深感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紧跟世界科普教育的新走向,加强科普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的研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思路,及时转变科普教育方式,更好的谱写科普工作新篇章,迎接科普教育光辉灿烂的明天。(宁夏科技馆展览教育部 陈凌志/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