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半山记 2018-12-28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半屋,原名冯大鹏,1975年生,吉林省伊通人,现居北京,独立艺术家,自由撰稿人,艺评人。写字、画画、制砚、造壶,醉心中国传统文人画,与八大、徐渭、金农用功颇深…书法从颜鲁公,上追篆隶,力求古法…

2012-2018“六合雅集“书画联展/“以梦为马”中国画邀请展/《水云涵贲当代文士情抒芹洋 》(黑龙江出版社)/《边缘表达》(云南美术出版社)/“典古为新首届壶中天地紫砂茶器创新设计作品展”等。

曾获2008中国十大创意总监,纽约广告奖AME有效广告奖,香港媒介户外广告奖,中国4A金印奖,中国广告奖,现代广告创意无限奖,广州日报奖,CCTV-AD盛典,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大赛等…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半屋大字榜书《灵犀》

不立文字

常有朋友问,“你的画咋题字这么少?”,或有藏家提出,“画能再多题点字吗”?通常一笑略过,不作回答。

今天细说起来,大概有几个原因吧,算是给自己找个理由开脱一下。

一,自觉字尚与画不合。朋友以为题字多,画就好。实际顶帖多,粉丝多,不一定是好东西。画不碍字,字不碍画,互相生发最好,但做到这点不容易。常见好画,而败于字者。所以画画的人要了解自己的特质,什么时候可以信笔满题了,字画如一,那就成了。以云林、徐渭、八大山人、冬心、黄宾虹为参照,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到字画统一的。

二,自觉肚子里墨水少,常提笔忘字或错字(简体字时代后遗症),更不能诗,偶而憋出一句来尚可,能合乎格律,更能卓然可以诵读者几乎没有。为了扬长避短,少题最好。一说就错,不如拈花微笑,不立文字最佳,既保持神秘感,还探不清底细,多好。

画者,遣兴。大千世界,能触景生情,生出画意然后提笔一挥,是件很幸福的事。不必为迎合时宜,搜肠刮肚或网络搜索诗词,然后照抄生搬硬套,以为完整,实则破坏。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半屋大字榜书《烟霞》

三,自觉画就是画,书就是书,这个是我自己偏激的观点。一幅完整的画,如果丰满厚实,意味悠长,就足够了。须知唐宋以来,佳作几乎看不到字,署名甚至隐藏到画中。“书画同源”不是“书画共生”,非强扭在一起。最早提出书画同源的,有说曹植,有说王维,又说东坡,确切有字为证的是赵孟頫。然而曹植只有诗文传世,王维画有传说,无传世(几幅画作尚需考证),东坡一代文宗,能诗善书更能画,但从传世画作看,画不题诗,甚至没有署名可寻。

画上题字,始盛应该是元代。然而即便是立字为证的赵孟頫,一代书家的画作中,秀石疏林图卷,只落“子昂”二字;鹊华秋色,不过几行;红衣罗汉,只落年号名字,更不用说题诗。而题字较多的鹊华秋色图,文字如今看来,更像是导游图上的文字。周密祖籍山东,却从未到过山东。赵氏回到吴兴和老友相聚,那时没有iphone手机可以秀朋友圈,旅行手记心灵鸡汤啥的,就为周密画了幅画,告诉他济南风光之美,文字中指点出来而已。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半屋山水

四,“诗书画印,四合为一”常被拿来衡量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高度,其实是不太正确的。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能精一艺已经很不容易,全能全佳者几乎没有。因字画收藏的关系,历代的传承,使得很多画作上布满题跋,印章,让人错误的以为画就应该如此丰富。实际上,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个喜欢盖大印,题诗词的乾隆皇帝外,历代在画上题字的画家很少,都是画外的跟帖而已。

明代文人制印,多为偶尔涉及。八大山人字画诗绝佳,印,据说是他画印稿,找人来刻的。提出文人画概念的董其昌,是最喜欢画上题字的,而印章,无从考证是否亲力亲为。真正四位一体的,我们熟知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严格讲是时代造就了多面手,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把他们逼成了这个样子。相比整个中国画史,这样的四合一的形式,不过是片刻而已,并非主流。

所以,在我看来,题跋,能少题不多题,能自己编诗词别抄别人的,哪怕是大白话,抄歌词也行。唐诗宋词书家都抄遍了,画家就别凑热闹了,给人留点活路吧。

2018.10.18


\\作品欣赏\\


大字榜书作品

(请手机横屏欣赏)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绘画作品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制壶造砚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庙堂之气 君子之藏|半屋近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