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从群体看人性里的不均衡反映到个体上就是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参差不齐的 必然是能力有高低,惯用双重或多重标准 华为在人才能力发展不均衡上有一个非常到位有效地手段和安排,即三位一体的人才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底部管理:针对试用期员工。 在华为试用期淘汰或者调岗的人员比例不能低于20%,参照的是国际上人才招募识别率的上限是80%。如果不坚持这个基本比例,会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造成组织效能下降的高昂代价,因为这个时候是人才培养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完全为负,不严格把关就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其次,顶部管理:针对入职1~3年的员工。 华为认为,工作1年到3年的员工,正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由负转正的关键阶段(华为是约2年时间)。 入职第1~3年的员工要强制的选出顶部的30%,因为1到3年是企业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阶段,必须努力减少顶部30%的优质资本流失。 通过基于价值贡献的客观评价方法,把顶部30%的优质人才筛选出来,并给予差别化的待遇和差别化的成长机会。 这里,必须敢于拉开差距,敢于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机会,而不论资排辈,唯学历论、唯资历论。 第三,常态化:针对员工轮岗机制和退出机制。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华为的默认值就是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 经过30年的持续演进,现在华为的退出机制和轮岗机制都常态制度化的运行。 因此,华为才能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序轮换。 反观其他企业的人才管理:进来容易出去难,上去容易下去难,岗位有序轮换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板结”或称“流动性缺失”,对企业和人才都不利。 05、结语 当然,华为在人性驾驭上还有其他不少的有效做法,不局限于上述几大类,无非就是给钱、给权、给名,同时加强纪律制约;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任正非一直强调,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中层员工要有危机感,高层员工要有使命感。这里面实际上就是对人性底层动机的深刻洞察。 基于人性的人才管理和运营,在国内企业中,华为当仁不让处于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华为对人性的把握和驾驭程度,不断超越自我,越做越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借鉴。 作为卓越的HR,熟悉业务是必须的,驾驭人性更要排在最优先的位置。研究人力资源,提出人才管理的解决方案,人性应该是首要的研究维度。 回看任老板,既不是技术专家,也没有丰富的客户关系,但是他在用人方面却非常独到,源自于他的一个理念:敢于分钱,比如说内部虚拟股权,很早就在运了,因为他太懂人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