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2010字,阅读仅需4分钟~ 《仙山楼阁图》轴,创作于康熙四年乙巳(一六六五年)的冬天,王时敏时年七十四岁。该图被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四王吴恽绘画》、《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十·清代绘画(中)》等图集,一向被评为王时敏晚年绘画代表作。引起我们质疑的原因是,该图是为陈静孚之母七十寿辰而作,在图中下部绘两株茂松,以祝长寿,但所画茂松,其松针尖细茂密,是「病目经年」的画家所能画出的吗? 王时敏 仙山楼阁图轴 纸本水墨 纵一三三厘米 横六三·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中指出:「王时敏晚年有较多的代笔画——七十以后大概眼睛有毛病(往常在他的画中提到),所以一般应酬之作,极少自画。」王时敏晚年时不仅「病目多年」,手臂也因病活动不便。《王奉常书画题跋》里的一些书画题跋中颇有言及其「病目」、「癃笃」的记述,下面举几条为例。 《自题画赠于念劬太史》:「余年齿疲暮,兼以病目经年,笔砚久废。乙未揆儿获隽,幸出念翁太史之门,归述京邸抠衣函丈时,每承垂询衰劣,征及拙画,虽昏瞳久在云雾不敢辞……」 按:王时敏次子王揆,于顺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年)中举,被授推官而不仕,故有「归述京邸」云云。为答谢提携有恩的「念翁太史」而绘制一图,王时敏时年七十四岁。此是王时敏自言「病目」的较早记录,其症状像是眼睛遮了一层云雾似的。 清 王时敏 仿杜甫诗意图册(第一开) 纸本设色 共十二开 纵三九厘米 横二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题自画寄赠王敬哉学士》:「余病目经年,笔砚久废……适晴日映檐,漫效大痴笔作设色小幛奉寄请政。两眼昏眵,点染如隔云雾,不知疥癞几许。」 又《自题设色长卷》:「余昨冬作此图时正值残腊凝冱,适有兴会,穷两日之力未尝掇笔。老眼昏眵,倚窗向明,为寒气所薄。落墨甫竟,头岑岑然不胜委顿,经旬药裹,逾岁始平。」 按此三题,表明画家晚年作画,须「晴日映檐」、「倚窗向明」,仍是「点染如隔云雾」。因窗下作画,时间一长,则头部受寒,虽经药治,也要一年多时间方能恢复。这是画家晚年「病目」时进行创作的真实情况。 《题自仿子久画赠昆山董父母》:「余自童时以迄白首即刻意摹仿,岁月虽深,相去逾远,曾未得仿佛万一。兹承贞翁父母误听下索,且恐髦衰,假手捉刀,谆谆垂嘱,益滋惭汗……况比来癃笃倍甚,目昏腕弱,更非昔日,纵黾勉竭其薄技,只是供大方一喷饭耳。」 按:画家晚年衰病,有「癃笃倍甚」的又一病。在《题自画寄冒辟疆》一条中也说到,「顾以癃笃,弃置笔砚,久未有以应命」。「癃」,检《辞海》,释为「手足不灵活之病」。因此,「病目」、「癃笃」,限制了画家的绘画创作,若非「昆山董父母」——即地方官,或如冒襄(辟疆)一类的名人,必须亲自作画外,一般人求画,大多以代笔搪塞了。这位「昆山董父母」知道「且恐髦衰,假手捉刀」的内情,故一再地「谆谆垂嘱」,求其亲笔。可见画家晚年时多有代笔,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清 王时敏 仿杜甫诗意图册(第四开) 纸本水墨 共十二开 纵三九厘米 横二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任何长寿的书画家到晚年,由于眼花、手颤、体力不支等自然规律,其作品中的苍劲、浑厚出现了衰颓的现象,更何况王时敏晚年还患有目疾及「癃笃」。就在创作《仙山楼阁图》轴的康熙四年乙巳(一六六五年)腊月,几乎在同一时间内他还为「旭咸贤甥」绘制了十二开《仿杜甫诗意图》册。该册今藏故宫博物院,同为王时敏晚年绘画代表作品。该册中第一开,描绘「蓝水远从千涧落」诗意;第四开,描绘「断壁过云开锦绣」诗意;第七开,描绘「孤城返照红将敛」诗意,三开图绘皆有墨松,画法特点同一,笔法圆浑苍劲,无《仙山楼阁图》轴所画松针的尖细笔法。 又,《仙山楼阁图》轴中部所绘楼阁周围有数丛小松,点画细碎,用笔轻软,类似的画法在《仿杜甫诗意图》册的十二开图中绝不可见。该册凡画山头的矾石、草木均为粗笔重墨的点画,苍率荒逸,仿佛「点染如隔云雾」。此时画家虽然「病目」、「癃笃」,但以其一生的艺术修炼,包括对所描绘物象的体认、长期锤炼的笔墨技巧,仿佛「运斤成风」般地凭着感觉,在荒率笔墨中透出虚和蕴藉、浑厚华滋的艺术韵味,是其晚年特有的苍率纷披的笔墨特点。正如清人秦逸芬所言「运腕虚灵」,正所谓「晚年益臻神化」。《仿杜甫诗意图》册属其真正的晚年代表作。 清 王时敏 仿杜甫诗意图册(第七开) 纸本设色 共十二开 纵三九厘米 横二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仙山楼阁图》轴的诗堂上有吴伟业一题,内中云:「王烟客奉常、王湘碧郡伯绘《仙山楼阁图》以为祝。」即王时敏、王鉴分别绘图为陈静孚之母祝寿。以吴伟业与王时敏、王鉴的亲密关系,他的题跋就成为此图是否真实可靠的旁证了。吴伟业的书题是否为真迹,可联系笔者所撰《董其昌三种八作的考鉴》一文。该文考鉴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吴伟业《书画合璧》卷为伪画、伪书。即《书画合璧》卷中吴伟业所书《前后东皋草堂歌》为伪书。若以《仙山楼阁图》轴诗堂的吴伟业书题,与《书画合璧》卷中的吴书相比鉴,不难看出其书字的相似,尤其款书更如照相复制一般。吴伟业撰《后东皋草堂歌》时间是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吴伟业书题涉及陈母祝寿事的书题时间应与《仙山楼阁图》轴创作时间相同,即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两作时间上相距达十七年之久,吴书何以没有变化?若《书画合璧》卷中吴书为伪书,则此吴氏书题亦必伪。所谓「以伪鉴伪」,伪吴氏书题恰成《仙山楼阁图》轴不可信为真迹的旁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