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剔犀:髹百层剔百日

 老鄧子 2018-12-29



剔犀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清人邓之成说“仿自犀牛肚脐之纹”。因为当犀牛坐卧起伏时,肚脐附近的皮互相磨砺,时间久了就成为华丽的纹彩。西域人把它挖下来,作为腰带上的装饰,极为珍贵。



但犀牛本就是珍兽,一只犀牛才有一片的犀牛肚脐自然极其珍贵,于是人们就仿照它的纹路用漆制造了一种层叠的特殊工艺,称为剔犀。



制胎


剔犀漆器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器物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黏合剂,用苎麻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只留下“金蝉脱壳”的漆布雏形。



髹漆


每一层剔犀漆器的漆层都要经过数十遍的上漆来覆盖上一层漆。要求每遍漆膜的厚度均匀、平顺,这是对漆艺工匠技艺的考验。每上好一遍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下窨房中放置24小时以使漆层充分氧化。要生产出一件覆有百余层漆的漆器,至少需历经几十甚至上百天。



设计



纹饰是剔犀技艺的灵魂,也是其精髓所在。画师要根据每件器物的形态,用毛笔将图案绘制于漆胎之上,根据器形进行二次创作,着重细节处理,达到线条鲜活流畅、图案富有神韵的创作佳境。



剔刻


一个好的剔刻工匠,需要多年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将剔犀技艺行云流水般的畅快感体现出来。用专用的工具,使层层相间的精美漆纹展现在眼前。剔刻环节要求精益求精,所有纹路需一气呵成,不容半点失误。



推光


最后一道工序使用了一种神奇的材料——灰砖。把从老房子拆下的灰砖碾成细粉,工匠手沾砖粉,细细打磨着成品剔犀器物的每一个角落。细腻的砖粉、掌心的温度、适当的力度,最终会在剔犀器物表面浸下莹润光泽,这种光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莹润,历久弥新。


清代咸丰青花剔犀梅花项坠


观复猫屋老瓷片首饰创新,将清代老瓷片韵味与传统剔犀工艺相结合,使老物有新雅,别有一番意境。


清代咸丰青花剔犀梅花项坠


天圆地方,共赏漆器与瓷器的美学融合,限量孤品,静候君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