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

 海底丛林 2018-12-30

(一)生理性病害

1、化瓜

症状:黄瓜中途停止膨大,黄化、萎蔫,最后干瘪

★原因:棚内高温干旱,肥料过多或水分不足而伤根,或土壤潮湿,但气温和地温偏低而发生沤根,或根吸收能力减弱,都会出现化瓜。

★措施:(1)、及时松土,提高地温

      (2)、喷施麦饭石有机硅肥叶面肥800--1000倍液

      (3)、喷施杀菌剂等药

2、花打顶

生长点附近簇生很多雌花,生长点停止生长

★原因:⑴低温、光照不足⑵育苗时养分、水分不足⑶移栽时受伤、定植后干燥等

预防措施:

⑴培育壮苗,小苗定植   ⑵加强苗期肥水管理 ⑶叶面追肥

3、生长点龟缩

(1)原因:低温冷害,生长势衰弱。

(2)挽救的措施是先救根,刺激根系恢复和发生。方法是使用麦饭石硅肥或叶面肥灌根;灌用促进根系发生的生长调节剂,施用过磷酸钙+食醋+硫酸锌。 还要人工减轻植株的生殖生长负担,摘除植株上大部或全部已经开花或尚未开花的瓜纽,尔后再在植株上喷施海生素叶面肥或促进茎叶生长的生长调节剂

4、叶片过早变硬老化

(1)夜间温度低,光合产物在叶片中不断地淀积。

(2)低温下,多次施用碳酸氢铵,植株被迫大量吸收铵态氮。

(3)用药频繁或不当引发的药害。

5、白变叶

症状:下部至中部叶片发生叶脉间退绿,变成黄色及白色(黄化或退绿)进一步扩展整叶变成褐色、枯死。也称白变症、叶枯症

原因:这是一种新的生理障碍。直接原因是由于缺镁而致,不同的是以前是在酸性缺镁土壤,发生较多,而现在大棚栽培并不缺镁的土壤表现症状原因:

⑴土壤中钾、钙增多,发生颉抗作用 ⑵多年连作温室土壤盐渍化 ⑶重茬和嫁接栽培 ⑷连续低温

(二)病菌引起的病害

1、霜霉病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垄、地膜栽培,实行膜下暗灌,减少水分蒸发;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进行,防止湿度过大。(2)科学通风散湿:根据天气和棚室内温湿度情况,科学通风,降低相对湿度;(3)高温闷棚:病情较重时,可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高温闷棚,杀灭病菌;但闷棚后对植株长势和产量影响很大,必须在闷棚前后加强肥水管理。具体方法是,在晴天早上浇水后,关闭所有通风口,使棚室内上部温度升高到42-48℃,持续2小时,而后缓慢通风,并立即叶面喷施速效肥料。(4)药剂:58%甲霜灵·锰锌(舒坦)600倍液、恒泰水剂1000倍液。

2、细菌性叶斑病(角斑病、斑点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2)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高锰酸钾或2000单位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而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药剂防治:34%高渗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8亿个/克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康发)600-800倍等进行喷雾防治。

3、灰霉病

防治方法:⑴清除病源:及时摘除幼瓜顶部的病残花瓣、病瓜、病叶等,并带出棚室销毁或深埋。⑵科学药剂防治:一方面为烟剂熏蒸,按每亩使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300-500克熏烟,傍晚点燃后密闭棚室1夜;另一方面为安全喷药,一般从持续2天阴天时开始,7天左右1次,每期需连喷2-3次,常用有效药剂有特立克稀释600-800倍喷雾、2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4、黑星病

防治方法:⑴种子消毒:可用55-60℃的温水浸种15分钟、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浸种20分钟,而后冲洗干净催芽。⑵药剂防治:20%苯醚甲环唑3000倍、25%腈菌唑3000倍液、3‰多抗霉素水剂3000倍液叶面喷雾、40%多·代可湿粉600倍。

5、菌核病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保护地夏季深翻30厘米,将菌核翻到土下,灌水10天以上,使子囊盘无法出土(2)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采用高垄栽培:盖地膜、膜下灌水。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清除并用药防治,加强通风透光,防止温度偏低,湿度过大的现象出现。(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6、炭疽病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福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

7、枯萎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

★嫁接防病, 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防效可达95%以上,是目前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

★利用夏季日光消毒,每亩用1000公斤稻草,切成4~6厘米长,均匀撒在地面上,再均匀撒上100公斤石灰,然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盖上地膜,浇足水、然后密闭大棚或温室15~20天,当地表土温达到60~70℃时,对枯萎病菌及线虫都有较好的防效。

★ 药剂防治。 种植前亩用50%多福1公斤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黄枯灵400倍液灌根或用康吉6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8、根线虫病  

(1)、清洁田园,培育无病壮苗移栽。清除病根,集中销毁,以降低田间线虫密度。

(2)、曝晒法。盛夏高温季节,每隔10d,深耕翻土两次,深度25cm以上,利用高温和干燥杀死。

(3)、蒸汽消毒。保护地,定植前,有条件的可进行休闲期蒸汽消毒。可将土壤中埋好蒸汽管,地面覆盖塑料薄膜,通过打压送入蒸汽,使25cm土温升高至60℃以上,并保持0.5h,即可杀灭病原线虫。

(4)、防治
A、切断传染源----有机肥用腐熟好的。
   B、苗床处理

C、定植时重点处理:每棵灌线虫斯克(4%阿维菌素+8%壳聚糖)2000倍液0.4---0.5斤,(4):缓苗后---收获前:每棵灌线虫斯克1500倍液0.4---0.5斤。

9、温室白粉虱

防治方法:⑴黄板诱杀:黄色对白粉虱成虫具有强烈的诱集作用,在棚室内设置长条形黄板(表面涂一层粘油),诱集、粘杀成虫效果显著,一般每亩设置30-35块为宜。(2)药剂防治:白粉虱发生较重时,一方面可以在傍晚闭棚后,用药密闭熏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早晨或傍晚用力围1500倍液喷雾防治。

10、美洲斑潜蝇

常用有效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2.4%阿维高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