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一叶一清香 2018-12-30

王阳明有多牛?很多人提到王阳明,都喜欢说他平定宁王叛乱的事迹。但是领兵打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跟他在哲学上的成就比起来,不值一提。看了这篇回答,你就知道阳明心学到底说的是什么了。

那么,王阳明在哲学上的贡献是什么呢?这要先从朱熹说起。

在王阳明之前,朱熹的学说统治着中国的思想界。朱熹认为,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那就是理。理和气(物质)结合,生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因此每一件事物中都有理,理是事物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的理就是伦理道德,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等。

那么,人要如何去认识理呢?朱熹认为要“格物致知”,也就是研究每一件事物的理。研究得多了,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认识到全部的理,此时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无不符合道德规范了。在没有认识到全部的理之前,人必须研究儒家经典,按照儒家先贤的教导去做事。


王阳明一开始也是相信朱熹的,所以他去对着竹子坐,格竹子的理,一连格了几天几夜,不但没格出理来,反而病倒了。这就是“亭前格竹”的典故。从此王阳明开始怀疑朱熹的理论。

后来王阳明因为上疏弹劾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的荒蛮之地。在龙场,王阳明苦苦思索如果是圣人到了这种境地该怎么做。终于有一天,王阳明大彻大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意思是,伦理道德全在我心,朱熹把事物的客观规律与伦理道德混为一谈,是穿凿附会。从此王阳明建立了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知善知恶,知是知非,这就是良知。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都是从良知发展来的。

比如,每个人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知道夫妻要忠诚、朋友要诚信,每个人见到小偷在偷东西,第一反应都是要制止他,这就是心中之理,这就是良知。

有一次,王阳明的手下抓到一个盗贼,王阳明让他脱衣服,脱到只剩一条内裤时,盗贼不愿意再脱了。王阳明说:“你虽然当了盗贼,但也知道当众赤身裸体是羞耻的事情,这就是你的良知。”可见良知人人都有的。

但是,每个人心中不止有良知,还有私欲,私欲会遮蔽良知,使人不再按照良知去做事。王阳明认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要切实按照自己本心的良知去做每一件事,在事上磨练自己的心,久而久之,心里就一片光明,再也没有私欲了。

阳明心学否定了道德的教条对人的束缚,让人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做,起到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作用。王阳明之前,人人都尊朱熹,王阳明之后,心学遍及天下,深刻影响了晚明的社会思想。这是王阳明对中国哲学做出的贡献。

当然,王阳明的传人也产生了一些弊端,但是正如黄宗羲所说,阳明心学本无弊端,都是他的传人后学们空谈心性,不肯去踏实做事,才产生的弊端。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