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自己”作为问题的答案。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又真的接纳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吗? 1、放弃“治疗”,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庄子·大宗师》里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子祀和子舆是好友。一天,子祀听说子舆病了,便去探望他。见到子舆的样子,子祀大吃一惊。原来子舆不仅变成了驼背,而且背上有五个疮口,下巴也因为佝偻,贴到了肚脐。 子祀问子舆是不是很厌憎自己现在的样子?没想到子舆不仅毫不在意,还感谢造物者。子舆说,自己为什么要讨厌它呢?自古人力不可胜天,无论得失,顺其自然才是解脱。 这个故事放到现代来理解,意思就是人要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评判中。无论那个自己多么不堪,只有坦然面对、好好生活,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生活中,也许我们不会得子舆那样的病,但我们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折磨。比如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拖延症而苦恼,因为敏感、内向、不善交际而焦虑;因为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而痛苦。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问题”能得到解决。 实际上,有时候针对“我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放弃治疗”! 2、执着于自己的不完美,让我们看不清真实的自己“放弃治疗”,不是放弃寻求帮助和解决之道,而是放弃寻求治疗的焦虑心态。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放弃自我怀疑,放弃自我纠正的念头,转而自我接纳。比如,美国各大著名的学府,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就读。这些学生大都经过了层层筛选才有机会到达了象牙塔的上层。可是名校的竞争压力,使得有些本就优秀的学子们不断追求完美,在“进取”的压力下渐渐迷失自我。 据统计,美国大学平均每年约有1100名本科生自杀。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不堪过重的学业压力导致的抑郁。这种压力在名校中更为突出,全美压力最大的学校中,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列第二、三名。 当你执着于修正自身缺点,让自己日益“完美”的时候,反而距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这样的“进取”给了我们一时的动力,却又让我们越来越疲于奔命,也越来越焦虑。 “完美世界”本就不存在,缺陷让我们更加真实有生命力。舍弃追求完美,才是接纳自我的本质。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只有在认清真实的自我,面对本心之后,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寻理想,反而更容易接近成功。 3、接纳自己的不接纳,与自我和解我们该如何做到自我接纳呢?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该怎样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和缺陷共存呢?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困扰自己的“疑难杂症”。比如拖延症,就是这样一个引起很多人共鸣的“病症”。 拖延症往往和做事拖拉、懒惰、没有计划性、效率低,甚至没有上进心等有关系。但其实,拖延症患者中,有很多是完美主义者。 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作文,会追求细节到极致,在动笔前花费成倍的时间用来做准备。往往到了交作业的最后时限才勉强开始写,但时间又来不及了,只能草草了事。长此以往,成为了拖延症患者。 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属于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我有高标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非看作成长的机会。当自己无法达到设定的标准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挫败感和自我否定。 想要摆脱这种拖延症,我们首先要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解,从而接受问题的存在。只有先自我谅解,才能把浪费在内疚自责的精力,转移到如何增加自控力上。 著名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有一句话,凡人皆有一死。我们都是凡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一生,就像一出结局早已注定的戏剧。我们虽然不能修改结局,但我们可以赋予这出戏剧以意义——接纳自己,就是踏出追寻人生意义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