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慢求医路,片片中医情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1-01

患者与医生之间亦是医患亦是朋友,对于医者,病人的肯定就是最大的动力,2018年即将逝去,今转载患者的一篇文稿作为总结。

1

结缘陈大夫

很多年前,和朋友聊起医不叩门,朋友说 “有两种人是需要寻找的,“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大夫”,陈艳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好大夫。

因为母亲的疾病,一年多的时间里看了很多医生,有名的、没名的,有时候听点消息就会跋山涉水去挂号,但母亲病情辗转缠绵,单是哮喘一症就难以缓解,她机缘巧合找到陈艳大夫,服药后气喘好转,母亲又是心细之人,病情有疑问就直接打陈大夫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对老太太絮絮叨叨的问询竟能耐着心一一回复,不禁起了好奇之心。等陪着母亲一同去复诊的时候,惊讶于陈大夫的年轻,以及谦和温厚的气度,平白的让人因为病情反复而升起的忐忑焦虑之心渐渐平复下来。

后来一家老小齐上阵找陈大夫把脉调理,听他笑呵呵的和大家聊体质,聊方剂、聊家常,让我这个中医票友跟中医也更亲近了些。只是每次去陈大夫都忙忙碌碌,有时候一路小跑,穿梭于针灸室和诊室之间,我问他总这样高强度身体受得了么,他笑着说,一天下来的确挺累的,所以每天早上都会坚持打太极拳,一天都会精力充沛。据跟诊的小哥透露,除了站桩太极,总结病案也是陈大夫每天的必修课之一,不管多累都会回家把一天的病例总结一下,有的疗效不佳的病例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把工作当成兴趣,这样的人是幸福感最高的人啊。

2

中医的时空观

做为中医粉见到中医大夫总喜欢讨教,对于中医的各种流派,我曾以为可以拿上山的路来做比喻:如果说山顶是治愈的话,通往山顶的路不就是有很多条么;或者按照维度理论,多维空间向低维空间的投射有无数种,但每种都是本体的一个侧面,都是真的。陈大夫没有驳斥我的说法,他提示了另一种思路:中医的时空观。滋阴派、补土派、温病派、扶阳派等等,每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时代、地域背景。时空的改变,五运六气的往复很可能让原来适用的方子不那么适用,所以治疗疾病不仅要因人而异,更要因时因地而异。 已过而立的陈大夫,定居武汉,每周往返京楚两地出诊,虽然身为中医医生,但他对西医并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治疗效果好,不管西医中医都是可取的。

3

有德者有福缘

从生病治病开始接触中医,到对中医产生兴趣,再到结识更多的中医医师、中医爱好者,他们或张扬或内敛,但都有一颗柔软的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内心。听陈大夫讲中医,讲心得,娓娓道来,平静温厚,方觉原来谦和也可以这样有力量。前有中医泰斗,高山仰止,后有年轻一辈医师励精图治,脱颖而出,好老师和好大夫都需要寻找,能遇到是缘分,古人讲“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也说“有德者有福缘”,愿有缘者惜缘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