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一样鸡飞狗跳的俗世生活,一样的焦虑,在新年的那一刻,能否稍稍跳出来,哪怕朝远方发个呆。 我邀你穿越三分钟,去清代。 这幅清代唐岱、丁观鹏等人合作的《十二月令图轴》,就描绘了那会儿——中民生活的场景,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 今天我们手捧画卷,穿越到亭台楼阁中,青山流水间,刷新你对古人风雅生活的认识和想象~ 古人的新年flag,他们一年的仪式感。 正月观灯 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 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一月 这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景象,人们赏灯饮酒,燃放焰火,儿童在灯架下嬉戏,开岁迎新。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是春的开始,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 每一个正月都是一个全新的气象。 二月踏青 万物将期草木溶,取来蘸取杏花中。 嫌君图卷层峦少,不会遍山灼灼红。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二月 杏花绽放,春色满园关不住,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春,嬉戏,男人们则携带着猎具,狩猎,观景。 农历二月,万物复苏,天气又寒变暖。适宜踏春、在春风中舒展,以勃发生机,总之,要花枝招展地出门各种振奋作起来~~ 三月流觞 天地多情且复苏,寻青踏马意多徐。 相逢就借东君便,一咏一怀正当涂。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三月 图中以“文人饮酒”为主题,他们跑到小溪边一边喝酒一边玩吟诗作赋。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这种玩法有个很雅的名字叫“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也称阳春三月,天气渐暖,百木转荣。曲水流觞——古人的这种玩法让我想起了旋转小火锅!有没有也想在河边,这样顺手取一杯酒喝? 四月赏花 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 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四月 树木渐茂,百花竟放,春雨连绵,人们执伞顶笠,雨中赏花,感受春天。 农历四月,正值”雨生百谷“,此时节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对雨水充满了渴望,农民从这时起就真正进入了农忙时节。 谷雨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牡丹每年在谷雨开放,故而叫做“谷雨花”。 五月竞舟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五月 万棹齐飞,喧颠旗鼓,紧张而热烈的竞争,引得两岸民家,凭栏观赏,在炎暑的季节,呼唤起一片热潮。此时正是:葵倾日,榴花照眼。 农历五月,别称仲夏。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 当然,最最热闹的还要数赛龙舟。 六月纳凉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 得便画舲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六月 一片荷塘,垂柳浓荫,画家用青蓝的调子层层叠叠的涂染,衬出万顷清凉。仕女们有的在高楼消暑;有的在池塘采莲;有的凭栏垂钓;有的放艇清游,使人感觉进入水上风来,暗香浮动的优雅生活。 农历六月,又称荷月。每到暑热之季,疯长的大叶植物、蟋蟀、萤火虫、下过雨的草地、荷叶的香气……都在提醒我:快,找个深山藏起来。 七月乞巧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 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七月 男人们悠闲散步,或吹弹作乐。闺中妇女会焚香设案,对月乞巧。 农历七月,新秋之月。古代七夕这个节日,女生则会向织女星祷告,祈祷自己心灵手巧,其实乞巧不只是乞求一双巧手,更乞求一颗细致玲珑的女儿心。 八月赏月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 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 唐岱 丁观鹏 十二月令图轴之八月 中秋节的夜景,人们特立离台,张设盛宴,观赏月色。闺中女乐,吹奏着琴笙,一派融融景象。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天蓝月明,气温初凉,是沐浴月亮光辉的好时候。 古人的月光位,要么山中月,朗月空山;要么林中月,明月交织;要么楼中月,素月琼楼;要么湖上月,皓月清波。古人的沉醉、相思,往往从月亮开始。 九月赏菊 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 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九月 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种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人们把自己的菊花,聚集到一处观摩欣赏,逐成菊花会。 农历九月,又有霜月、菊月之称。古人抹不去的菊花情结,一定要煮酒赏菊,一定要写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十月雅玩 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 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月 图中古器名画成为室内的雅玩。一个老画师给正襟危坐的人落笔写照。女眷们则在内院鸣弹乐器,缝织衣物,雅间,对坐下棋,倒也自得其乐。 农历十月,又有初冬、开冬之称。古时候北方开冬之后,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柴炭、酒肉、棉料,围坐一起烤肉、饮啖、行乐,现世安暖。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也会选在入冬,因乡间,收成已毕,正值农闲。 十一月迎冬 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 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一月 对岸霜林之中,一群人穿着彩衣,笼着野兽,迎冬结队而行。女人孩子在玩游戏。水榭亭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鞭责幼子,诸人在一旁劝护。隔庭有一所静室,一位老者修行好佛,在禅榻合掌向人答礼。 农历十一月,渐入严寒,在北方,水泽开始结冰了。地表的土地开始冻结。天空中不见了鸟儿的生机。植物中只有苍松翠柏,依然茂盛。 冬天这三个月,不仅是修养脏腑的好时间,人的精神应该也有所敛藏。“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 腊月赏雪 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 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二月 一夜大雪,人们来到户外赏雪滑冰,有的取暖,有的闲立,有的堆雪狮。细节之处的松针很抢戏,大人小孩玩得兴高采烈。 农历十二月,是冰天雪地的代名词,又称之为冰月、严月。一年岁暮,至此雪盛。一年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有着对天意了悟于心的中国古人,在自己的生活节奏里,举手投足都透出一种道的韵味,他们是真正的自然的宠儿。 ![]() 祝大家新年快乐! 每一天,都能受四季庇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