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母子柔和曲【原】

 木香草堂 2019-01-01

          有书香相伴的生活的快乐的、温馨的、幸福的。读书的方式也很多,可以用眼睛阅读、可以用心阅读,还可以用耳朵阅读。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听书。听读也是一种最美的读书方式。曾经是我用眼、用嘴、用心给儿子读书听、给学生读书听。看着他们幸福的神情,我心里也盼望着我自己早一天能享受用耳朵读书的幸福。

    回想我的阅读历程,两年前,办公室的同事们老羡慕我,因为我那班的孩子每到下课,我就被美妙的童音包围:“老师、我给你读;老师我们给你听……”于是,我把这种幸福让办公室的每位同事分享,每到课间,每个老师都享受着用“耳朵听书”快乐!

   在家里,儿子每天都要读书给我听,有时是课标必读书、有时是童话、有时是名人名家作品,有时是……总之,不管他给我读什么内容,我都愿意听、喜欢听。

    本学期,我的阅读计划中有母子共读、有师生共读、有同事共读、还有独自阅读。回顾开学以来,现整理一下我用耳朵阅读的收获。

    生命历程是儿子开学以来给我听读的主题。我在听读中回味着、咀嚼着……那段美妙的导语引得我心随着时光穿梭、律动!聆听着儿子成长的节拍!听,这段美妙的语段:“走过愉快的童年,步入美丽的少年时光,我们在成长。在我们人生的漫长旅程中,许多美丽的故事点缀着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有成功的欢愉,也有受挫的泪滴;有独处的寂寞,也有理解的欣喜。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人生如歌,让我们轻轻的吟唱,诉说着永远的故事。那曾经许下的愿望与美丽的诺言,那执着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那高尚的人格与不朽的精神,都化为永不凋谢的烂绿叶,被我们用文字轻轻收藏。是的,人生记录着痛苦,也镌刻着快乐,沿着人上的轨迹,让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我的耳朵被美文抚摸着,我的心被文字慰藉着,感觉随着文章的主人一同呼吸着……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老舍的《宗月大师》、萧红的《鲁迅先生记》、冯骥才的《花脸》、张洁的《捡麦穗》、张丽钧的《生命如屋》、韦娅的《我的生命中有了你》、(美国)朗费罗的《生命礼赞》、季羡林的《八十迷怀》、流沙河的《回望流年》、毕淑敏的《柔和》。

    在流沙河的《回望流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最最值得我们反复体味:每一个前十年都想不到后十年我会演变成何等模样,可知人生没有什么必然,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无非环境造就,皆是时势造成。所以我要劝人,你可以自得,但不应自傲;你可以自守,但不应自卑;你可以自爱,但不应自恋;你可以自伤,但不应自弃。”这是作者人生坐标中最强的感悟点,是在劝自己,更是劝所有人!

    而毕淑敏的《柔和》一文,作者先对“和”字解读。是呀,有了生长的禾苗,嘴里有了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又解读了“柔”字。是用一只木头削成的“矛”,想来还是蛮有创造性和进攻性的。然后作者用一个当医学生时一次课堂小故事让他们明白了:酒精消毒时,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最佳。于是作者也第一次明白: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是的,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一个人的心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模仿和操练,都是沙上的阁楼。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不经意间收获了柔和。“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容易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纱窗。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容易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容易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需要用心来体味和经营柔和呢?有种幸福叫柔和,静静的夜、轻轻的乐音,还有儿子那读书声就是一首柔和、温馨的、幸福的乐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