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换车经历

 金兑个人图书馆 2019-01-0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如今,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辉煌里程,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换车经历就是一个缩影。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我一样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都是走路去上学。我读高小时,在离家4公里的李大人庄中心小学,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上初中后,学校离家8公里,依然徒步上学,因为路远,每周往返一次,走了整整3年。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有些条件好的家庭买了自行车。父亲花90块钱请人攒了一辆水管架子的自行车,从那时起,我和父亲出门上街、走亲访友、驮运东西,就离不开它了。

  1983年夏天,我考上了离家20多公里的武清师范学校,全家人都很高兴。于是,托人弄到“车票”,花了180块钱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开学的第一天,我骑着崭新的名牌车,奔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1985年秋天,我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母校下伍旗中学任教,仍骑着那辆“飞鸽牌”自行车上下班。每天家里、学校“两点一线”,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骑车虽比走路省时省力,但若遇上大风,顶风骑行便要“卖苦力”,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常常骑得汗流浃背。

  记得1998年秋,我看同事们陆续骑上了摩托车,心里发痒,凑足了4200元钱,买了一辆“嘉陵70”摩托车,从此便享受了“顶风骑不费力”的日子。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摩托车被“踹”响之后,带我飞驰在公路上,两旁的庄稼向后倒去,兜起的风,把雪白的衬衫掀起来,露出鲜红的背心,那叫一个爽啊! 

  2008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在城区买了一套新居,距离下伍旗中学约30公里。因为上班路远,我又花8万元买了一辆轿车,从此,告别了夏天日晒雨淋、冬天寒风刺骨的上班路,从家到学校只需半个小时左右,非常快捷。记得一年初冬的早上,住在学校家属院的同事父亲,突然心发慌,一头栽倒在地。当时我正回家属院,得知情况后,立即开车把他的父亲送到医院。经医生确诊,老人患的是脑血栓,因送医及时,没有落下后遗症。想不到我的轿车还立了功!

  现在回想起来,从步行到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再到开轿车,如梦幻般一样样实现。我的心里无限感慨,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舒心惬意的新生活。

  (武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