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单穴(悬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ydqjk883 2019-01-02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单穴(悬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治疗机理,为针灸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提供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悬钟穴组)20例,B组(颈夹脊穴组)20例,C组(西药组)20例。A组:针刺单穴悬钟。B组:根据颈部X光片所示颈椎椎体节段改变取相应双侧颈夹脊穴。C组:口服药物吲哚美辛和VitB_1。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VitB_1每次20mg,每日3次。三组连续治疗10天为1观察疗程。三组治疗前后(1) 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值(mPas),红细胞压积(L/L),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2) 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1) A、B、C三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A、B、C三组治疗前,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之间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A、B、C三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三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A、B两组方法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