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澜:唱醉一个时代——走近京剧艺术大师于魁智、李胜素

 cxag 2019-01-03

唱醉一个时代

走近京剧艺术大师于魁智、李胜素

王文澜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多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第一次欣赏到于魁智先生充满艺术磁力的演唱,当即惊为艺术天人而倾心折服。时隔几年,第一次欣赏到李胜素老师的演唱,是她和于魁智先生的联袂表演,其艺术魅力丝毫不在于魁智先生之下。两位天人的表演,散发着一种被大美艺术之阳光雨露所照耀所浸透的挡不住的神奇魅力!正是因此缘故,两位大师一并成了我今生五体折服、无以替代的京剧艺术偶像。

《龙凤呈祥》《四郎探母》谢幕后合影

对于京剧,我是个外行,但却是一个忠实的欣赏者。说自己外行是真的,而承认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欣赏者也是真的。我以为,一个能把自己打心底里喜爱的京剧唱段哼唱几十年,能把一曲令人沉醉的《梨花颂》身心投入品尝数十上百遍的戏迷,是有资格进入真正爱好者行列的(我对京剧的热爱是从那个特殊年月的八个样板戏中培养起来的,且曾经能唱一、二十段样板戏的经典唱段。更不可忘记的是,十六七岁时的我,在乡村舞台上唱戏,男扮女装演了两年阿庆嫂,不过唱的是秦腔……)

李胜素剧照

对于这样两位举世瞩目的艺术大师,一个外行面对他们的艺术想要说点什么似乎是可笑的。只是因为天真孩童一般的热爱与痴迷,还是忍不住想要说上两句。世人皆知,两位大师一路走来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而赢得无以计数的各种荣誉和赞美。他们令人倾倒的表演艺术,已经尽善尽美到近乎无以复加。一直以来,深以为他们二人在艺术之路上的相遇和珠联璧合的联袂搭档,是冥冥之中艺术神明的安排。正是这样的相遇这样的安排,为天下戏迷送来了国粹艺术舞台上一场又一场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盛宴。他们堪称天衣无缝的艺术携手,无疑是京剧艺术之“黄金搭档”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面对他们无与伦比的艺术,我不愿人云亦云地重复他人的俗套——我将二位完美无缺的艺术携手称之为“钻石搭档”。

于魁智剧照

这些年来,不时听到戏迷们在言说两位艺术家究竟谁成就了谁的问题,听来不免令人觉得可笑。客观地讲,在成就艺术的道路上,他们是强强联手令人称绝的、可遇不可求的巨大双赢者。如果将搭档之前的于魁智和李胜素比作是两座令人赞叹的艺术高峰,那么联袂搭档之后的两位大师,才是真正迎来了他们艺术上登峰造极的辉煌时代。在我看来,于魁智和李胜素的艺术相遇,既是他们个人之艺术人生的幸运,也是中国亿万京剧戏迷的幸运,更是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幸运。

《龙凤呈祥》《四郎探母》谢幕后合影

国人应当感谢于魁智,感谢李胜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他们魅力无比的精湛艺术,影响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让他们从此喜欢上了京剧这一国粹艺术。

剧照

此次国家京剧院来兰,感谢好友李彦荣教授和王惠琴教授,更感谢甘肃演艺集团的郭诚部长,邀请我们夫妇去欣赏大师的艺术。有幸面对面感受两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实为今生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心里话,不知为何,此前我可是从未奢想过有一天会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感受两位大师的绝美艺术。本月17、18两日在黄河剧场连看两场,剧目分别是新创京剧《帝女花》和传统代表剧目《龙凤呈祥》。两场演出结束,有机会到台上与两位艺术家合影。尤其是第二场演出前,很荣幸有机会为我的两位偶像赠书——三部作品《朝圣之旅》《缪斯的情人》和《爱是生命的呼吸》,每本赠书上均有特意题写给他们的献词。演出结束,和两位艺术家单独合影。

为两位艺术家题赠我的文学作品

三部文学作品扉页上的献词分别是:

“京剧艺术的世界里,您是一个时代的高峰。尽善尽美、空前绝后这些尊严无比、不容轻触的极限词语,他们就是专门等候着赞美您魅力无穷的国粹艺术的。”(《朝圣之旅》)

“一曲梨花颂词,道尽千古真爱;两位国粹大师,唱醉一个时代。”(《缪斯的情人》)

“常言道,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是面对您的艺术,除了用完美无缺、尽善尽美来赞美,我真不知道还能用别的什么词语来形容!您是国粹艺术一个时代的标杆!很幸运和您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欣赏您魅力无穷的艺术。面对您,我必须说:伟大的艺术征服世界!”(《爱是生命的呼吸》)

与我的艺术偶像合影

追星的年龄早已过去。年轻的岁月里无星可追也不兴追星,等到时尚追星的年月,却压根没有了追星的兴趣。更不用说,一路走来,跟许多同龄人相比,我的生命里根本就不具备追星的嗜好。若不是一些能从灵魂深处打动和震撼我的人和事,根本不可能令我为之所动。至于这些年那些动辄被人为涂抹得大红大紫的这个王那个后,更是令人厌恶和不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天生于骨子里的孤傲、严苛和为我所具的个性与审美取向,是用纯金打造的——我的词典里,“崇拜”一词是被积年累月的尘埃所覆盖的。尽管如此,但是当我面对于魁智和李胜素两位大师的艺术,身心不被折服是做不到的。说心里话,像我这样一个天生简单得像孩童一样的性情之人,对他们艺术的折服和敬仰,是全身心的,是源自灵魂深处的——京剧的世界里,此生只五体投地于三位大师:除以上两位,还有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而今已年逾八旬的童祥苓先生。他们,都是京剧艺术王国里让我深信不疑的旷世天人。

谢幕加演《四郎探母》剧照

这次有机会在化妆室见到两位大师。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他们每天这样的一场演出,从开始化妆到演出结束卸妆,得花上足足七八个小时。想必其间一直得保持一种不得松懈的临场艺术状态。这期间,不得休息,不能吃东西。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对他们,我对这个艺术行当的深深敬意再一次陡然升华。可以想象,每一部戏,七八个小时,舞台上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每个动作,每句台词唱腔,都要像他们那样做到尽善尽美、毫无瑕疵,那得需要怎样的全身心投入和始终不容懈怠的高度注意?试想做到这一切,谈何容易?他们的敬业、他们的辛劳,他们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令人深感敬佩,身心折服。有那么一刻,我甚至在心里生出一份疑问:如此这般的苦差事,经年累月,年复一年,如何承受得了?相比之下,我所知道的数量相当相当自以为是的大学教授们,实在是太懒散、太随意、太不敬业、太不称职了!那一刻,对两位大师的敬业精神和尽善尽美之艺术的关注、欣赏、理解和思考,极大的刷新了我为师为教为艺术的良知。

《帝女花》谢幕后与两位大师合影

两天的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想起已经故去的岳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于魁智、李胜素戏迷粉丝,始终视两位艺术大师为无人能出其右的旷世奇才。记得电视上只要有两位艺术家表演的节目,他会立即做出一个绝对保持安静的手势,不许任何人打扰,然后全身心地聆听和欣赏。待一曲结束,嫣然一位梨园票友,大声叫好,赞不绝口,整个客厅里都是他溢于言表的赞美之词!我心想,老人家若在天有灵,此刻应该听得到我替他表达的对自己热爱的两位艺术家的由衷敬意和赞美之情——于魁智、李胜素尽善尽美的京剧艺术是这个时代的一座高峰,是美妙的国粹艺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

2018-12-19

作者简介

王文澜,笔名牧心。西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硕导,西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甘肃省音乐学科组组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评协音乐舞蹈委员会委员,西方音乐学会理事。音乐创作先后近20次获得包括“群星奖”和“敦煌文艺奖”等奖项。热衷文学创作,出版小说、散文、随笔、游记等文学艺术著作14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