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自觉不自觉地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客观上只强调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道德教养;二是“甩手”培养,不愿自己在孩子身上投入精力,一味地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三是主张“身教重于言教”,注重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即重在“育人”。
对孩子的培养,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第一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显得聪明有余,机灵过头,智足而德不厚。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小心会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经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喜欢功于心计、小技,背离宽容、大智。聪明最终流于狡猾,机灵止于奸诈。
第二种情况,表现出家长缺乏责任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远远高出家长对自己人格力量的培养;家长放任自己,却强迫孩子成才。效果是不难想象的。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把孩子比作幼苗,家庭环境就是孩子植根的土壤,父母的行为榜样就是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壮实的禾苗。
第三种培养,其实是一种培养自己的方法。家长的责任主要就是育人,育人不能纸上谈兵,要靠家长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人生态度,完全可以受家庭的影响而得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自然会在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得以养成。可以说,育人的大问题解决好了,成才是必然的结果。德厚者智广!
所以,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培养自己。父慈则子孝,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孩子走正道,做家长的必须良心不坏;教孩子刻苦学习,做家长的必须教学相长。古代圣人常行不言之教,可见,“身教”自古以来就是教子的正宗大法。做家长的不可不常思常行啊!
总结100个清北学霸家长的培养经验,得出如下结论,培养孩子要趁早,小时候要帮孩子建立好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态:
1.不要用“比较”来挖苦孩子
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孩子作比较,看似一种鼓励,实际上是挖苦和讽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否定,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2.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别总是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
3. 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在一些小事上,可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结论,更有利于学习和成长。
4.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及时地与他们沟通,平等地交流,给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排解情绪,振作起来。
5.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会过得小心翼翼,没有主见,凡事都看别人眼色,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
6.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生活中,多给孩子帮助自己的机会,递筷子,收拾垃圾等等,让他们知道可以把帮别人出份力,而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7. 别随便吓唬孩子“我不要你了”“再吵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很多父母都会说些类似的话,没有是非观的小孩常会信以为真,对家长失去信赖,长此以往,内心会失去安全感,对周围事情容易产生怀疑。
8.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收入和家庭开销,让孩子明白赚钱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劳动才有收获。
9. 给孩子单独上阵的机会
故意让孩子单独招待客人,或者自己看着他购物付钱,来培养独立意识,同时锻炼他们在任何时候可以表现自己的能力,避免与人相处时的羞涩。
10.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比赛,要教导孩子失败并不可耻,只要尽力即可。日常的游戏中,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输掉,增强他们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
最终,好习惯是孩子成才的发动机,成熟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这不仅有助孩子的学习,更能让孩子受用终身。习惯分很多种包括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思维习惯。习惯就像走路,如果人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成功的家庭教育与失败的家庭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什么习惯的作用如此之大?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等同于天性。习惯是不假思索的,是不用思想控制的行为,它就像人体中的软件系统,在他的控制下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下意识的状态,从而使大脑解放出来,集中应对更复杂的问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著名的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被这样问道,您的工作如此繁忙,究竟是如何做到从容不迫的呢?撒切尔回答,秘诀在于我把90%的细节变成了习惯,当习惯成自然,我就不觉得他们是负担。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回答类似的问题说,我已经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一件事跳到另外一件事的时候,我能够快速调整状态集中精神高效处理事情绝不拖泥带水。
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抓住关键期,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认为习惯从小培养的,最佳阶段的七岁的幼儿。陶行知说,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立下适当基础。有这样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等同后期教育要花一吨的气力。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比方说:孩子第一次骂人,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家长一定要告诉他这是错误的。不能骂人如果再骂家长就要冷淡他,或者直下脸表示不快。孩子做事都是看大人的反应,当他看到大人这样的反应,就知道骂人不好玩自讨没趣。如果大人觉得孩子幼稚好笑,忍不住笑了出来,孩子会有第二次骂人,第三次骂人,再管教就会增加难度。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他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长期增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若干年前,在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上,记者采访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知识?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哪些习惯需要培养?那么家长应该具体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呢?
在做事方面,第一做事要善始善终:不管多小的事情都要鼓励孩子做到底,时间长了这种习惯会内化为孩子的韧性,使孩子的意志力增加。
第二做事要严谨要有计划: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兵误伤英国兵的事情出现过好几次,但很少有英国兵误伤美国兵,这和他们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学时,美国老师不过问5加1等于几,学生如果回答是七,老师会说差不多,所以美国马虎的人比较多,做的马虎事也比较多。英国人比美国人要严谨,俄国人就更严谨。德国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心血来潮说,爸爸我明天想去露营,爸爸不会说no或者yes,而是会问你的计划呢、准备到哪个地方、怎么去、跟谁去、带不带午餐、如果孩子说我还没想好呢,父亲就会说想好再问。德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这个习惯使得德国人非常严谨。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人格独立的起点,重要性不言而喻。第四,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才可能做事成功,才能获得他 人的信任,拥有真正的朋友。
科学家发现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仅需21天的时间,每个习惯都要经过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要自动的过程。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当一种习惯由于经常反复的练习而变得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去做,你一旦喜欢去做,就愿意时常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往往起源于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如果家长希望教育好孩子,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然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成功,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因为它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是成功的捷径。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和孩子的规则建立密不可分,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习惯,很可能是你在给他建立规则的方法有问题。父母在给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6点:
① 孩子小的时候,不怕他听不懂。
1岁半的孩子,当他开始说“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给他立规矩了。
立规矩的时候,语气夸张,表情丰富,把规矩说得简单明了。
只要你语气快乐,就会让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规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② 不要总通过说“不”的方式去立规矩。
一味说“不”,只会教会孩子也去说“不”。
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孩子去探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正面强化那些对的选择。
例如,孩子吃饭点儿却吵着要吃饼干,怎么办?
这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一个是,现在先吃半块饼干,然后吃饭,吃饭后没有饼干吃;
一个是,现在先吃饭,吃完饭后,可以吃两三块饼干。
问孩子,要选择哪个方案。
如此,妈妈就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想要吃零食这件事情上,转移到了我们提供的两个选择上。
这样,我们不仅巧妙地立了规则,还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其他规矩的建立,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提供选择,强化选择,而不是一味限制。
③ 规矩需要有弹性。
比如一样东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后,危险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调整这些规矩,不必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过得要等到……时候……”这样的句型。这样,其实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规则的弹性还表现在,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的制定,允许有理由的通融。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上非常有经验。
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床被、摆好餐桌的餐具、吃饭后洗碗、清理游戏室、将玩过的玩具收纳好。即使后来在白宫,两个女儿也是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奥巴马夫妇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过规则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有理由的通融。所以,在给女儿建立规则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女儿沟通,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
所以,她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考虑,但并不意味着,她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并且她们也不应该有。
正是这种清晰一致而又“有弹性”的规则,让孩子们更好地遵守约定和规则,更好地养成好的习惯。
④ 并非规矩越多越好。
立规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规矩。哪些是原则性的,必须要立规矩,哪些规矩可立可不立?
因为规矩并非越多越好,规矩太多,执行起来很复杂,如果大人立了规矩又不能坚持,那么规矩就会成为摆设。
⑤ 给孩子一个预热时间。
很多父母问:“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拖延症啊,做事怎么这么磨蹭啊?”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看上去磨蹭,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时间。
在孩子跟你说“不”之前,我们先给他一个理解,如“妈妈知道,你可能这会儿不想吃(不想睡)。那你先玩几分钟,然后我们再吃(睡)。”
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让他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他缓解过来之后,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要强迫他。
⑥ 好情绪是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的前提。
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情绪,往往会让规矩建立事半功倍。
比如让孩子好好吃饭这件事情。
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当孩子愁眉苦脸的时候,你还硬逼他“把这口饭吃下去,不吃饭我揍你”。孩子只会更不愿意去吃饭。慢慢地,他还会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吃饭。
而当你发现,孩子越来越难好好吃饭了,身体日渐消瘦,而且他还开始挑食了……那个时候,你就会感到束手无措。
实际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快乐的吃饭体验,所以才会导致这样。
除了以上6点,我们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还需要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的错误多一份宽容。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更顺利一些。
很多人说考上清北的孩子有天赋,其实天赋背后,是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以及内心有一种梦想和动力,并且坚持不懈!
让清北学霸指导激励孩子,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大,追求梦想会越来越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