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玉奇辨证治疗消渴病

 韢瘗 2019-01-04

针对消渴病的“燥热”之邪,本病治疗重点在于“润燥生津”。泻心火阳热之势,滋肾中真水之亏;除胃肠燥热之邪,济少阴津液之涸。这样津生而后阴救,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具体治法归纳为:清燥救肺、润燥救脾胃、除燥生肾水。消渴病以三多一少为主症,师翁按消渴病临床主症不同,辨证施治,分而论之。

1.口渴多溲

本症因肾水不能上涵君火,而君火刑于肺金,燥伤肺津所致。临床表现为大渴引饮,饮一溲一。这提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散精于肺,但因肺金受刑,无力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与此同时,膀胱州督之官失其化气的生理功能,故饮入之水直下排出体外,更谈不上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了。师翁形象的将这种病态比喻为竖直的水管,上口倒水,下口出水,毫无吸收,当然饮一溲一。甚者有饮一溲二,形体渐趋消瘦,精微殆尽者,还谈什么水化血、血化气、气化精?饮水不能化津生血,阴液匮乏,自然大渴引饮。此时治疗首当清燥救肺生津。

方药:苦参10g,槐花25g,胡黄连15g,葛根15g,冬瓜仁20g,藕节25g,泽兰15g,枇杷叶20g,天花粉15g,茯苓20g,白茅根20g,桃仁15g,浮萍15g,乌梅10g,青蒿20g,青黛5g。

方中苦参、槐花清燥热之邪;葛根、天花粉、乌梅之属润燥生津。燥伤肺络,煎熬阴血,瘀热内停,以藕节、白茅根清营凉血,青蒿、胡黄连除血中伏热,更以冬瓜仁、桃仁、泽兰等化瘀通络。枇杷叶,轻清上浮,载药上升,使诸药共达上焦。方中妙处在于应用浮萍,启太阳膀胱之气,助州督之官行化气之职,借茯苓健脾敦水,恢复水液代谢,口渴多溲自然随之而愈。

2.饥饿无度

经谓“二阳结谓之消”,二阳当指大肠与胃。大肠龙雷火热,移热于胃,阳明燥热。脾阴无力救胃,胃气衰微,欲得食而自救。临床可见病患饥饿难忍,食后旋即复饿,伴随大便秘结等症。此时,急宜润燥生津以救脾胃。

方药:苦参15g,黄连15g,槐花25g,当归10g,桑白皮20g,五灵脂10g,浮萍15g,鹿角霜20g,阿胶15g,黄柏10g,茯苓20g,乌梅10g,山药25g,山萸肉20g,石斛20g,天冬20g,知母20g。

本方以黄连除阳明燥热,黄柏泻龙雷之火,鹿角霜除热毒,山药、阿胶、山萸肉补肾水,石斛、天冬、知母养胃阴等。此外,临床除消渴外,很多疾患常伴饥饿无度症,多因胃中伏火,肾水亏乏引发,师翁将其病机归纳为“水少火多”。并立救胃汤,仅设山药、黄连两味药,黄连泻肠胃燥热除其所因,山药滋脾肾之阴补其不足,可谓投之即应。

3.身形消瘦

脾阴被燥火所伤,脾气大衰,胃不得助,无力化谷,筋脉失养而致骨削肉脱;肺金受刑,饮一溲一,甚则饮一溲二,精微遗失殆尽,精血内竭,可见形如枯槁。此外,燥火亢盛,水火不济,肾水干涸,燥伤肾阴,还可出现小便如膏、如脂等症。治疗宜救肾水将涸之急。方药:山药25g,鸡内金20g,石莲子(捣)20g, 菟丝子15g,五味子10g,茯苓20g,泽泻20g,黄连15g,萆薢15g,覆盆子15g,当归20g,山萸肉20g,鹿角霜20g,黄柏15g,熟地黄15g,阿胶15g,桃仁15g。

小便如膏如脂,为热毒煎熬肾精,肾精外泄所致,方中萆薢利湿去浊;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鸡内金等补肾涩精;石莲子因饱含秋霜之气,既清泻热毒,又固精补肾;标本同治。其余诸药功效不再赘述。在消渴病的治疗中,师翁明确提出临床禁忌,须铭记在心:因消渴本因在燥伤阴竭,因而不宜大下通利,徒伤津液,反助燥邪;不宜过于活血,损伤气血加重内燥;不宜妄投辛温,伤津耗液;不宜过用苦寒,助邪败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