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上帝对人类的再次信任,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辜负这一份信任,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推动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18世纪中叶,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自然人,这一思想很大程度上为现代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石。学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使孩子在对事物的外部观察的基础上进而开始探究事物的内部,通过这进一步的观察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并形成意识,由此使他从家庭秩序进入更高 1层次的世界秩序,这就使他成为学生,而学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2004年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在成都建立,这一非主流教育形式出现,引发了教育界的巨大争议。此后通过不断努力,它成为了内陆第一家获得世界华德福圈认可的学校。华德福热潮在中国内陆兴起。 华德福(Waldorf)教育起源于一战后的德国,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已有90多年实践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非主流教育体系。其创始人,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施泰纳以人智学(Anthroposophy)为理论基础,在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 Molt)邀请下,为其香烟厂的工人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命名。其后,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常常被称为华德福学校。90多年来,这项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北美,南美,南太平洋地区紧跟其后,近十几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在日本、泰国、尼泊尔、印度和越南以及中国生根发芽。据统计, 2目前全球有近900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 3华德福三个字寄托了许多家长各自的教育理想。它在中国的兴起称得上是 4一场反抗现今应试教育体制的自救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父母面对来自工作等 5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让华德福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 有一位国外的华德福家长在被问及选择华德福的理由时叙述了一段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开车累了,女儿建议说到自己上的幼儿园里休息一下。对这位父
1 参考【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2 参考吴梅:《华德福教育简介》,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23页。 3 参考吴梅:《黄明雨:遇佛杀佛,拿来改造》,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71页。 4 参考吴梅:《当东方和西方相遇》,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19页。 5 http://www./2011/08/Waldorfpaedagogik,2012年12月25日。 1/7页
6亲来说,幼儿园是一个轻松愉快可以休息的地方就够了。理想中的华德福,或许是一个让孩子和父母都可以休息的地方。虽然在很多国家,华德福的发展仍然处于民间自发状态,但仍然有许多热心人士致力于创造一个世外桃源,甚至希望 7以此来净化社会。在现今的西方社会,许多校园被色情暴力吸毒等问题困扰, 8而华德福仍然是一片净土。 本文试图从其理论基础,办学模式,评估体系和家长四大角度分析华德福学校教育在中国内陆的实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理论根基仍需加固
华德福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鲁道夫?施泰纳的人智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理论的混沌性、神秘性和复杂性,加之不同语言文字间的障碍,使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不得不面对一些障碍。首先,即使在今天的德国,鲁道夫?施泰纳的人智学在学术界仍有很大争议。虽然华德福的教育形式在90多年的历史中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但反对这一理念的人不在少数。其次,目前对其德语原版学术著作的中文翻译只局限于网络上的非正式出版物,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德国志愿者卢安克。由于卢安克和他的哥哥幼年时性格孤僻,他们的父亲放弃工作来到华德福做老师,让个孩子接受了完整的华德福教育并取得 9了成功。其译稿是卢安克在广西板烈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时完成的。正如他自 10己所说,其中包含许多当时自己的错误理解。而专业理论教材的缺失造成的结果是,目前很多内陆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并不理解鲁道夫?施泰纳的理念,只是了解其皮毛。少数在海外接受培训的华德福老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目前各地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只是通过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培训,也就是说通过第二手的培训获得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其对理论的忠实度值得商榷。 再次,每一个国家的华德福学校都有差异。在已经完成海外学习的中国老师
6 参考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 亲历华德福教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38页。 7 参考黄晓星:《迈向位性的教育 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8 参考朴春燕:《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载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期第7期,第44、45、69页。 9 参考李亮臻:《卢安克:不再期待》,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47页。 10 参考【德】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http:///luanke/,2012年11月25日。 2/7页
中,在德国学习的人数不到一半,多半在英美学习。虽然有人说英国有着世界上 11最好的华德福教师培训学校,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其发源地在德国。有部分美国寄宿制的公立学校用拿来主义运行华德福的方式,“不重视其背后的思想和理 12论基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对几十年内华德福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 这样的社会氛围,显然阻碍了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传播,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它产生了疑惑和误解,当不同的人用各自的理解来诠释华德福理念时,带来的是老师、家长、学校三者之间信任的缺失。2011年,北京南山华德福学习高中 13部宣布解散,这一结果即源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危机。
二(非盈利学校模式尚未完善
“目前国内大部分华德福学校将自身定义为非赢利学校。而参与非赢利机构的本质意义就是提供资金、时间或提供领导。在一所所谓的华德福学校里,如果参与者未能通过给予资金、时间或提供领导而实现个人价值的话,这所学校不但 14不是华德福学校,连学校都不是,只能是学店或政府衙门了”。 15从全球范围来看,全世界只有瑞士将其大面积推广至主流教育,而瑞士是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由于全职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英国爱默生 16学院在内的华德福培训学校都在走下坡路。“目前德国华德福学校的办学经费 17已获得政府60%的资助”,虽然这一政策饱受争议,但仍有消息称德国政府将进一步增加对华德福学校的支持额度,以作为对优秀民办学校的鼓励。“在英国,华德福学校联盟为了保护自身的自由和独立,放弃在课程和大纲与教育部门的妥 18协,纯粹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在美国,华德福教育联盟不认可由政府提供资
11 参考黄晓星:《新文化的缔造者-鲁道夫?史代纳》,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82页。 12 吴梅:《张俐:本土化不是问题》,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61页。 13 参考黄明雨:《我的检讨和日后的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2422f0102dqfy.html,2012年12月25日。 14 黄晓星:《为什么华德福学校是非赢利机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94caf0100pzia.html,2012年12月25日。 15 文迪:《让学校成为人类的教育,~》,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63页。 16 同上。 17 胡伟和:《耕读——华德福教育在食育方面的实践》,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79页。 18 参考黄晓星:《新文化的缔造者-鲁道夫?史代纳》,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82页。 3/7页
金和场地的华德福学校,原因是这些学校的权属和管理机制不是利于人的价值实 19现。虽然依靠税收维持的教育系统在绝大多数地区都很盛行,但这很有可能造成家长的缺位。“而华德福学校需要一个活跃的家长团体,否则就不可能生存下 20去。” 目前内陆的华德福的运转资金来自于各类捐款和向学生和接受培训的教师收取的学费。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内民办学校的性质也相对比较模糊,许多民校在盈利和非盈利之间徘徊,作为有些另类的华德福学校,又该如何界定,国内部分华德福学校因经济上的纠纷而经历大大小小的“地震”。教育的发展总是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各地的华德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对自身性质的定位。 就华德福幼儿园的现状而言,其收费高于普通公办幼儿园的现实让不少人给华德福贴上了贵族教育的标签。但华德福教育不应该成为某些阶层的专属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连锁商业机构或教育机构,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运动,一种理念的推广。“华德福学校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除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之 21外的归属关系。”更进一步说,统一的模式是华德福极力抗拒的。华德福的实现形式有豪华版,旗舰款,也存在于巴勒斯坦难民营的临时帐篷和南非荒凉的黑 22人小镇里。在中国,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土壤非常广阔,卢安克在广东板烈的教育实践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1)学生评价体系的缺失 理想主义常常带来的现实中的困惑。被华德福吸引的家长和老师往往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华德福学校教育与应试教育似乎是两个极端,在华德福学校教育中,没有课本,没有考试,没有量化的分析和评价,反对各种竞争形式。这就给华德福教育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19 黄晓星:《为什么华德福学校是非赢利机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94caf0100pzia.html,2012年12月25日。 20 【美】芬瑟《学校是一段旅程 华德福教师手记》吴蓓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21 小你:《值得所有家长关注 华德福教育圈:请让孩子慢慢长大》,载于《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08期,第151页。 22 同上。 4/7页
没有固定的课本,这源自于鲁道夫?施泰纳对人的发展的理解。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现成的僵死的知识会破坏人的想象力。而目前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在于他造成的学生想象力的缺失。没有课本,就给人这样的错觉——孩子什么都没学。没有考试,就缺少了一种立竿见影的评价体系。缺失了对学生的评价也就缺少了对老师的评价。这也是目前没有足够研究证明华德福教育在总体上优于 23其他独立教育体系或公共教育体系的原因。华德福家长对孩子上华德福后的变化的评价一般是感性的,比如“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孩子去了华德福之后说其它学校我都不去了”。真正的变化和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沉淀。就曾经就读于华德福的学生来看,在中国最为人熟知的华德福学生应该是卢安克了。而他的做法也是饱受争议的,很多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卢安克那样的人。 (2)教师评价体系的缺失 无论何种教育思想,都需要老师来付诸实践,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比老师选择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更重要。没有老师的主动性,就很难有孩子的主动性。在华德福体系之下,一个老师拥有最大限度的教学自由。虽然这充分的自由建立在 24华德福教育对人发展阶段的观察以及由此得出的有些规律性结论上,老师需要以此作为约束,但只有自律而缺少外界实际约束的结果往往是不公开和不透明。 25华德福老师极大的权利让不少反对者批评助长了“教育的野心”。在德国甚至出 26现了华德福老师体罚迟到学生的新闻。而某些华德福老师在一些规律性结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过于僵化,束缚的孩子和家长,无视对孩子的需求的,违背了教育的核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中国华德福老师的学生不是施泰纳的 27学生,老师不能成为施泰纳原教旨主义者。 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华德福老师,按照严格 28的理论要求,华德福老师首先是具有高尚品德和献身精神的人,并且具有全面的才能,也就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而且必须深谙华德福的教育理论基础。对于
23 参考朴春燕:《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载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期第7期,第44、45、69页。 24 参考吴梅:《昊天有承命——吴文冰老师的<诗经?周颂>课》,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73、74页。 25http://www./ps/ps_report.html,2012年12月25日。 26http://www./vermischtes/weltgeschehen/article13941858/Lehrer-schlaegt-unpuenktlichen-Schueler-gege n-Wand.html,2012年12月25日。 27 参考姚曦:《王智宏:台湾华德福高中创办记》,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52页。 28 参考吴梅:《第一所学校从成都开始》,载于《时代教育?教育家》,2012年第7期,第3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