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运用阴阳学说

 灵舒心理 2019-01-04

——本文摘自李顺祥老师易学专著《易学经世真诠 1.人生信息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李顺祥


  通过对“阴阳学说精髓及其指南作用”这个话题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作用,但你所学到的仅仅是关于阴阳学说的理论知识,要把这种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命学的研习与运用中则是将理论转化为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并不是随便就能过关的,也需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怎样具体运用阴阳学说”这个问题。

  阴阳学说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方法论。它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应该怎样去思维,应该用什么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事物。通过前面的研习,我们已经知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是阴阳学说的四大要素。现在我们把这四大要素连接起来:

  “对立”就是阴阳双方始终存在着相互斗争、相互对抗,阴阳双方的关系总是相互对立的;“互根”就是阴阳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对方就没有自己,没有自己也就无所谓对方,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消长”就是阴阳双方在对立和斗争的过程中彼此的力量发生变化,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此消彼长同时进行,从不静止,始终保持着一种运动状态(由于消长的量尚未超过使阴阳发生转化的“度”,因此,在消长的过程中对立的双方仍然保持着相对平衡);“转化”就是由于阴阳消长的量超过了保持事物原来质态所允许的“度”,物极必反,阴极则变阳,阳极则变阴,阴阳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发生了本质变化。“对立──联系──运动──变化”──这就是阴阳学说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哲学观点。

  按照阴阳学说哲学思想的观点,我们在研习命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始终以“对立──联系──运动──变化” 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命局五行的生克制化以及命学的各种学术问题。这样说如果你还感到有些笼统和模糊,下面我们就以实例来加以说明:

  福建罗女士:

  丙辰 丙申 丙午 辛卯

  大运:乙未1981 甲午1991 癸巳2001 壬辰2011……

  我们在分析这个命局时,就要以阴阳学说的观点去看:

  1.对立的观点。在由大运、流年组成的命局中,五行之间总是存在着生与克的两种对立形式。命局五行的生与克始终是在双向进行着,从不停止。比如在甲午运,午火生辰土,辰土生申金,由于火的力量大于辰土,辰土不能完全通关,因此午火又克申金。这样,午火就同时发挥着生与克的作用;其他五行之间的生克可照此类推。

  2.联系的观点。命局五行虽然有相战,但也有相生,生克同时交叉进行。正是由于生与克同时交叉进行,五行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着,每一行都不能独立于生克之外而袖手旁观,生克就像一根绳把所有五行联系在一起,所以,命局中的五行总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来分析这个命局在癸巳运乙酉年的情形:

  巳午火生辰土,辰土本可生申酉金,但因火值大运,火过旺,辰土力量不足以通关,所以申酉金被流年引动而遭巳午火克,这样就导致财星受损,所以这一年为丈夫治病破财不少。

  天干辛金被三个丙火克,又被流年的乙木冲,这样,辛金被制服就不能生癸水,癸水变弱;乙木生丙火,火更旺,火过旺则使本来就很弱的癸水被蒸干;癸为正官为丈夫,所以丈夫病死在这一年的夏季。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命局五行之间总是存在着生生克克的关系,总是相互关联着,某一行得生或受克就会影响与它相关的另一行并进而发生连锁反应。

  3.运动的观点。由于命局五行之间的生克始终不会停止,因此,五行总是保持着一种运动状态,没有哪一行能够在一旁待着乘凉,既然五行都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整个命局当然也就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运动虽不等于变化,但时刻酝酿着变化。命局内部的运动会使命局五行各自的力量不断波动,虽然在某个时间段看不出命主的运势有什么变化,但那只是一种暂时的相对平衡。正如人一出生就一步步走向死亡一样,虽然从生到死有几十年的间隔,在这几十年中都看不到死的现象,但每过一天,就离死亡近了一步,生命一直在运动着,直至走到尽头。

  上面这个命局,在原局中夫星不现,进入癸巳运后夫星出现在大运上。夫星出现后被命局五行所克耗,所以,这种出现就等于夫星遭遇危机。在辛巳年至甲申年这个时间段内,丈夫虽没有发生死亡,却因癸水的出现又被克损而导致丈夫身体已患病在身,并逐渐加重。这就是一个疾病运动的过程。虽然一时还看不到丈夫的死,但丈夫却一步步接近死亡。“一步步接近死亡”就是一种运动状态,虽不直观,但事实上在暗中进行着。

  4.变化的观点。命局在大运、流年的作用下,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命局中的某一行或几行的力量一旦超过了允许范围,这时,命局内部五行之间原来的那种相对平衡就会被立刻打破,于是命主的运势就立刻发生方向性的变化,不是由吉变凶,就是由凶变吉。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一个人的运势没有终生不变的,只是不同的人在运势变化的程度和频率上有所不同而已。上面这个命局的命主“由原来有夫到乙酉年突然丧夫” 就是运势的一种突变,原因是由于夫星癸水的力量状态在乙酉年发生了突变。这就是变化的观点。

  如果我们始终以上述“对立、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全方位去看待和分析命局,那么,命局五行生克的状态就始终在我们的把握之中。这样,我们对命主的运势变化情况也就能作出准确的推断了。

  以上是就整个命局而言运用阴阳学说的哲学思维方法。这是针对全局的。针对局部的分析判断也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所谓局部,就是指命学中任何一个分支理论体系和分支技法体系。比如两个地支之间对冲,以子午相冲为例:

  子与午是相斗争、对抗的──对立。但这种对立又必然是各以对方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子,就不存在子午相冲;反之亦然,所以子与午是相互关联的──联系。子午相冲是一种矛盾对抗,只要双方存在,又没有木去化解子午之间的矛盾,就会始终存在着相冲;冲是一种激烈的对抗,子午相冲必然使双方力量发生增减,使双方力量在量的概念范畴内不断改变,所以,子午相冲始终是一种动态──运动。当一方力量特别大而另一方力量特别小时,力量特别小的一方就会被冲掉;被冲掉了一方,剩下的一方就失去了冲的对象,这样,冲也就不存在了,由原来的冲变成了不冲──变化。

  再比如地支的六合,以寅亥合为例:

  六合是一种相互牵绊,牵绊的目的是控制,是为我所用。寅试图绊住亥而控制亥,亥也试图绊住寅而控制寅,所以寅与亥存在一种对立的关系。有人认为寅亥是相生的,但实际上,只是亥生寅,而寅却不生亥。亥生寅是亥的付出,付出则使亥本身的力量被减弱;寅得亥生是得到,得到的结果是寅的力量加强。这种付出与得到、减弱与加强就是一种阴阳对立,是一种损与益的关系,并不是双方都同时受益。相生关系实质上就是“授”与“受”的关系,也是一种阴阳意义上对立。至于寅亥这种既生又合的形式则多了一层牵绊的含义。这就是寅亥合的对立。

  我们只有用阴阳学说的哲学观点去进行辩证的分析,才容易明白这种地支生合所存在的特殊的对立关系,否则,你就不容易发现和理解这种特殊的对立关系,甚至将理由告诉你了你也有些想不通。

  寅亥之合,必须是寅亥双方同时出现时才能构成,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寅亥之合,所以,这种合是互以对方的出现为前提条件的。寅合亥,亥也合寅,相互相合。这就是寅亥合的内在联系。

  寅亥相合,不是双方力量都在增加,而是一方力量增加,另一方力量减少。双方的力量变化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寅木的力量强大而亥水的力量弱小时,寅能合住(绊住)亥,并吸取亥的力量使亥减力同时使寅本身增力;当寅木和亥水力量都较强时,因亥水是主生方,具有生寅木的天性,所以亥水乐意付出力量去生合寅木而使寅木力量加强,亥水本身力量则减弱;当亥的力量特别强大而寅的力量过于弱小时,亥能合住寅,使寅难以发挥作用,实际上等于控制了寅木的力量。有的人认为亥水本来是生寅木的,生就应该使寅木力量增加,怎么反而会使寅木力量受到牵制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亥水力量特别强大而寅木力量特别弱小”这个前提条件。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多木漂”。这时水对木起的是副作用,它不但对寅木没有生益,反而对寅木起到了淹没的作用,这样当然就控制了寅木力量的发挥。总之,无论哪种情况下的寅亥之合,都会使一方力量增强并且同时使另一方力量减弱。这就是寅亥合导致的双方力量的消长。

  寅亥合化木,是指寅亥合化成功时才能转化为木。合化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寅木力量特别强旺,亥水力量相对衰弱(木旺则水处休地,寅木特别强旺时亥水自然就比较衰弱)。这时的寅亥合化木能够成功,寅木的力量和作用达到极致,而亥水原本的力量和性能就难以显现。这种亥水的“由原来的具有本性到现在的本性消失”就是一种质的变化,这就是寅亥合化成功时亥水性能的转化。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以及分析事物的方法在命学的研习研究中是十分管用的,它能使你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正确地分析命局,正确地领悟命学中的各种理论,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并切实掌握这种哲学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研习、研究和运用命学的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而陷入迷宫。

  因为这一章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有的人可能会感到一时难以完全领悟。不过这并不要紧,你也不要急于一口吃成个胖子,只要你对命学有研究的信心和耐心,仔细去琢磨其中的道理,不久你就会茅塞顿开,从而进入命学的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