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博客里面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和那些纸质文字不同,总觉得那里面包含着博主的另一种隐私,那种可以拿来示人或者炫耀的一种公开的秘密。 所以对于那些博文里透露出的欲遮还露,欲拒还迎的暧昧,从来都是抱着一窥究竟的态度,浏览的多,细看的少,直到走进韩石山和马未都的博客。 和众多名人博客一样,韩石山的博客也是由聘请的管理员来经营的。和众多名人博客不一样的是,韩石山的博客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捉刀代笔”而丝毫影响到先生的风格。 正如公告中所说:“品读韩石山先生的文章,尤其是散文,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先生的幽默天性成全了他的活泼文字”。韩石山的书很多,但我手边却只有唯一的一本《民国文人风骨》,这也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与这本书一样,他博客里的那些博文都很长,我粗略算了一下,最短的也要千余字。刚开始,我只是挑拣最喜欢的文章下载,然后打印出来再慢慢阅读。后来慢慢发现,先生博客里的文章都很精彩,若要全部打印,几本书都不够,于是只有慢慢适应网上阅读了! 在这之前,我是耐不住性子在博客上阅读的,并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那种感觉,那种踏实的感觉。虽然这种阅读也可以从头再来,可以一次次的揣摩和回味,但那种视屏上的瞬间即逝的感觉,让人容易产生一种眩晕和飘忽,对文字有一种无以把握的担忧。 的确,一个人阅读习惯和方式,与他的个人阅读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习惯了从书这个载体进入阅读的,决定了他对于阅读的那种最自然最舒服最放松的感觉。 而现在的年青人,他们阅读的途径和方式很多,有传统的书这一形式,也有大量的报纸杂志,还有电脑以及其他的一些电子产品。也就是说,他们的阅读完全可以不通过书本这种途径。 有人固执的认为,网上阅读不能称作是真正的阅读,它充其量是一种浏览而已。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最有力的证明是,现在的孩子,在网上读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都毫无问题,而象我一样习惯纸质阅读的人来说,在网上浏览一个长点的帖子,都觉得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读韩石山的博文却不一样,虽然比较长,但耐读。如果把文字比作花的话,那他的文字就是一片花海,目光的蝴蝶怎么逡巡,也不会疲惫。我喜欢在这里徜徉。 与韩石山相比,我还喜欢去另一位名家的博客转悠和闲逛,他就是马未都。 马未都写博很勤奋,但都很短。当然也有长点的,但我认为那都是废话,而且容易跑题,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想说的是,他的那些精短时文,读来很是过瘾,算得上马未都说收藏的博上版,姑妄言之。 在我看来,这样的短制,本应该生长在传统媒体上面,要么开专栏,要么出专辑,但他偏偏生长在网络这个空中楼阁里,让人总有一种惋惜的感觉。 因之,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纸质媒体和纸质出版会消亡这一绝对的说法。但是我也不再抵制这种被斥之为不具备任何美感和个性的网络阅读,韩石山和马未都的博客就是最好的证明。内容决定的形式,而不是方式,阅读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