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Egopsychology 以 Sullivan等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学派,他们在研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时,虽然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但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自我是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据此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自我心理学
概念阐释由埃里克森创立的一种接近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思想的人格理论。它表现了自我心理学的人格探讨途径,强调人格在整个一生中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埃里克森关于自我概念的论述构成了与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区别之一。他认为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自我不仅能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和健康成长,而且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同一性的源泉。因此,可以把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说看作为一种描述自我在人生经历中如何获得或失去力量,如何支配个人心理发展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埃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正在加载,请耐心等待 展开更多
|
|
来自: 昵称54149869 > 《顾东辉社会工作理论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