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1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1-05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证治/通脉四逆汤(寒厥下利,阴盛格阳证)

   第45条:
《金匮要略》“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用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各,去滓,分温再服。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45条是寒厥下利,阴盛格阳证。
   刚才讲四逆汤的时候,我也说过,45条通脉四逆汤,就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把干姜的1.5两变成了3两。
   他在括号里又进行了说明,强人可以增加到4两,在讲四逆汤的时候说,强人可以用到干姜3两,就等于通脉四逆汤的量上,对强人把干姜的量增加。
   要说在使用通脉四逆汤,这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证,还可以对强人增加干姜到4两,这个说的都是因体质,因病证进行方的加减,很有意义的。

[临床应用]

   作为通脉四逆汤,你也不要拘泥于这个条文,非得等着病人下利,还得伴有手足厥逆,或者是有汗什么的,这一定得说,要是汗出不止,有脉微欲绝的情况,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应该首先想到的。

& 再有就是气阴亏虚证,气阴两伤的话,为了敛汗,你可以用人参,大补元气,又能够生津;
​   龙骨、牡蛎,重镇潜纳,摄纳,还有五味子,专门能够酸敛止汗,所以,生脉散说针对气阴两虚,为人参、麦冬、五味子。
   现在咱们要解决的是下利清谷,同时伴有汗出、四肢厥逆,外边假热,里边真寒,所以,重点解决真寒问题,麦冬毕竟是寒凉之品,你就用人参、龙骨、牡蛎、五味子,加强止汗就行,这是对于汗出过多不止,脉微欲绝者,就这么加减。

& 下利不止的,昨天我说过,黄土汤,你没有灶心土了,拿赤石脂代,赤石脂重用。

& 再就是一会我们要讲的,下一个叫气利,什么方?这字要查字典,标准音是“诃[hē]梨散”,诃梨勒,咱们处方上都写成诃子,就是这个药,赤石脂配煨诃子,这就是取它收涩作用,止痢。

& 如果水肿的话,尿少,你就是加利尿药,象茯苓、泽泻,包括为了通阳化气行水,加桂枝这样的,选用苓桂这样的配伍,是张仲景的特色,就象“药对”一样加进你的底方中,很有针对性的。

   这是关于通脉四逆汤,对于寒厥下利,这个下利是寒厥,是真寒假热,所以,里寒外热,汗出而厥,四肢逆冷,四肢厥逆的情况,它那个假热是身微热,汗出,面色象热象的样子,象化妆的那种情况,实际上是个假热,真寒在里,因此,得用通脉四逆汤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