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狸斑童谣

 高山仙人掌 2019-01-06

脚驴斑斑,

脚躐南山。②

南山北斗,

养活家狗。

家狗磨面,

三十弓箭。

上马琵琶,

下马琵琶。

驴蹄马蹄,

缩了一只。

——《古今风谣》

 

【注释】

①狸斑童谣——《古谣谚》题作《元至正中燕京童谣》。

②躐——音liè(列),踩。一本作“踏”。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63-狸斑童谣


【赏析】

这是古籍中保留的没有政治色彩的最早的童谣之一。它是一首无法读懂、也无法解释的童谣。据说,它是一种儿童游戏时唱的文字,其特点是大家按照顺序一句一句往下接,上下句之间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可以丝毫没有关系,可以押韵,也可以换韵。像这首童谣每两句押韵,但内容却没有关联。它的作用是丰富低幼儿童的用词,增强他们说话时的构词造句能力。也许因为它那接龙式的游戏方式可以吸引许多小朋友参加,所以历来很受欢迎,流传很广,影响较大。

这首谁也不懂的童谣,据说历史很悠久。周作人在《读〈童谣大观〉》中说:“此歌自北而南,由元至清,尚在流行。”另一个歌谣研究者常惠更进一步说:“我疑心它的来源还要远在秦汉以上,因为《礼记·檀弓下》有原壤的《登木歌》说:‘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我想这或者是‘狸狸斑斑’的滥觞。”不过,这种说法恐怕也有点勉强,最多只能说童谣借了这句改造过的《登木歌》的句子作为发端之词,因为它后面的内容与《登木歌》根本不搭界。

也许因为它流传既广又久,而词句又无确定涵义,加之又是口头流传,所以它的“版本”很多,大同之中有小异。如《明诗综》作《狸斑童谣》云:“狸狸斑斑,跳过南山。南山北斗,猎回界口。界口北面,二十弓箭。”朱竹垞在《静志居诗话》中说,他小时候也同小朋友“联臂踏足而歌”,但“不详何义”。周作人说他家乡绍兴的小孩子游戏时是这样唱的:“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弯弯。新官上任,旧官请出。”湖南的“版本”则是这样的:“脚踩斑斑,手指南山。南山北斗,不用家口。除吊美人二十四,一大只。”(见北大歌谣研究会《歌谣》第21号)。据我想,这首童谣初期传唱时,也许因为伴有一定的游戏动作,故还能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后来,游戏动作失传而各地方言又各异,越到后来越难懂,也就不奇怪了。

 

【今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