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 中医所说的心肾不交是什么意思?

 拉拉酋长 2022-10-07 发布于广东

提到“心肾不交”这个中医学名词的时候,也就不得不提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中医学名词“心肾相交”,孙思邈在其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说过这么的一句话:“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这么的一句话其实说的就是“心肾相交”的原理。

在中医的理论中,心与肾分别属于“阳”与“阴”、“火”与“水”。心属火,居于上焦;肾属水,居于下焦;心阳(心火)下交于肾阴(肾水),而肾阴上济于心阳,从而形成了一个阴阳升降互相平衡的系统,这种微妙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中医学上称之为“心肾相交”或者“水火既济”。

肾阴上济滋养心阳,阴能制阳,因此可以防止心火亢盛;而心阳下降归于肾,一方面可以温煦肾水之寒 ,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补充肾阳。心与肾在人体里面构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及相互平衡的关系。

这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紧密协作关系,一旦被打破,也就会出现“心肾不交”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会有两种不同“心肾不交”症状:

①心火亢盛的症状:由于人体肾阴不足,肾水无法上济,人体心火过旺,导致人体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惊悸、潮热盗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遗精早泄等症状;

②肾阳不足的症状:由于肾阴不足,肾水无法上济心火,而心阳未能下降温煦肾脏,导致了肾脏阳气不足,人体出现四肢发凉、畏寒怕冷、腰酸乏力、头晕目眩等肾阳虚的症状。

在治疗心肾不交这一方面上,要注意到底是肾阴虚的还是肾阳虚的症状,如是偏重于肾阴虚的,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等,如是心火亢盛的则可选用交泰丸来引火下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