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谁都有过心悸或称心慌的感觉,有的经常产生,有的侧偶而感到,有的人感觉强烈的不适甚至恐惧感,另一些人确不太介意。除了个体敏感性外常和产生心悸的原因有关。可粗略分类: 1.心律失常而产生的心悸感: 快速性心室失常:每种早搏,异位节律的心动过速、心房、心室(偶见)扑动、颤动。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II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心率失常引起的心悸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 3.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慢快交替型即在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逸搏基础上突然发生频繁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这时人会觉得心悸难受。 4.无任何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只是自我感觉心悸、心脏重搏感或异搏感,无论有感觉时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未抓到所谓心悸时有任何心律和心率失常。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医生会把所有与心脏有关的检查甚至CT冠脉造影查个遍,换家医院再重复检查一遍,什么都没查出来,偶而造影时发现l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心肌桥就强加解释,岂不如心肌桥如有症状儿童时期就有了。 这些人往往伴有多个系统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诸多症状:失眠、早醒、头晕、头疼、头胀、耳鸣、盗汗。胸闷喜欢深呼吸来缓解、心脏部位压迫感,食欲不振、功能性消化不良:早飽、嗳气、打𠱓、大便不规则,紧张多尿、夜尿增多、慢性疼痛。如果有二个以上不同系统同时出现症状并伴有失眠基本上可确定为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果这段时间以心悸为主那就可称为心脏神经症。其背景实质上就是抑郁和焦虑。 这些人越查不出器质性心脏病越是焦虑,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和结论,于是从疑病、焦虑演变为抑郁状态,不是什么“症”,根不是精神系统患有什么疾病,而是处于某些心理障碍的状态。只是大脑中的人都有足量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吸收太快水平下降产生的,这和性格:内向而多思、多疑、多虑,敏感过份,急躁压力感重爭强好胜,暗示心重,胆小有关。如遇到一系列无法摆脱的不愉快社会心理因素回吸收骤然加快,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症状都来了。 由于临床医生没学过医学心理学,对心身疾病不了解,仍用生物医学模式去诊断治疗只会加深医患矛盾,看来这是今后培养临床医生极其重要的课题、难题,连钟南山院士最近多次强调疾病产生的原因有50-70%和心理因素有关。这是未来医生必须撑握的生物和心理双重医学模式。既然心理障碍是有物质基础的,那只要用药物来抑制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回吸收,用药到位用不了几天它们的水平恢复到正常,什么病都没有了,信吗? 2019.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