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乡镇:丰县沙庄乡,我眷念的故土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1-06

文:李居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的感同身受。现实的世界,不再允许我们停在一个地方,看尽它的繁荣,等到它的衰老。每一次,每一段,每一时,走走停停,来来往往,反而早已不知何处是故乡。有时被一段情缘牵扯,有时真心爱上了一个地方,默默起誓要一辈子不离开,终在某天背起行囊,挥手道别了我记忆里最美的地方——沙庄乡。

沙庄乡,邮政编码:221712,位于丰县城北,美丽的复兴河穿境而过,距丰县县城25公里,距徐州80公里。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北与山东省鱼台接壤,南与丰县欢口乡接邻。那时,沙庄乡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肖桥、沙庄、张黄庄、于堂、周堂、黄店、和事楼、王海、魏集9个村。

时间的流驶,洗涤着旧迹,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谁也未曾想到,在若干年后,它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在2000年,全国乡镇层面上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使得不少人儿时的“乡镇”名称凭空消失了。其中,就包括我的故乡沙庄乡。但不管内在如何变化,归属有何不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沙庄人,那里永远是我童年少年藏梦的地方,也永远都是我今生永远的精神安歇之所。

以下的一些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罗列,更好的了解一下沙庄昔日的历史,一同回味她的前世今生。

据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居沙庄,其中刘、彭、牛姓人氏较多,故此各庄名为:刘庄、彭庄、牛堂。明嘉靖末年,少数民族回族沙氏家族逐渐兴旺,有财有势,便把刘庄、彭庄、牛堂统称为沙庄。

清嘉庆初年,沙氏家族人丁不旺,逐渐败落,便把相当一部分土地卖给该村东北3里后大庄的李家,即大地主李振铁(外号“白辫子”),白辫子的轶事在沙庄人口中代代流传。后来,李振铁便带领李氏家族人从后大庄迁居沙庄。李振铁的近支侄儿李继坤在沙庄成集。

历史悠久的沙庄老桥,几代人的回忆

由于沙庄靠近复新河,又靠近丰县去山东谷亭的大道,交通极其便利,集市上的生意较为兴隆,主要以粮食交易为主,一般每集都能成交粮食5000斤左右,粮行行人有:牛发现、杜成福、何振山、孙祥法、刘鹅修、邱慎田、孙铜针。

此外还有李继行经营的油坊和酒馆,魏志针、于瑞广、牛仕昌、牛振海开设的客店,其中牛仕昌和牛振海增设饭店。还有蒋万胜的杂货店、朱殿财的京贷店、于瑞喜的染坊和王尊夫的染坊,后来张仕玉新开客店。这时的沙庄集,集日的人流量再1000人左右,除本地人来赶集外,还有湖东与丰县以南的生意人。

1972年以来,集日又恢复为一、三、五、七、九,不过这个单日是按阳历。

沙庄集不大,南北大约有一公里的距离,主要分布在鱼台——丰县的这条主干道的两旁。每到逢集的日子,路的两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路的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水桶、舀子、铁锅、瓷盆、瓷碗等;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味食品——烧饼、煎包、糖糕、馓子、熟花生等;还有各种鲜艳美丽的花布、床单、被罩、蚊帐、衣服等。

另外,还有农民自产自销的各种水果蔬菜,以及渔民连夜刚从复新河里打捞上来的新鲜的鱼;然而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不如摆在地上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我——有塑料做的小喇叭、有你捏的上色的小狗、小猫、小猪、小鸡等。每次,我路过这里,都会驻足观望许久,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离开后,还是一步三回头的张望。

复新河里,运送河沙和石子的船只来来往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沙庄街新建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市场,逢集的日子,简直是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沙庄乡的储蓄所、粮管所、邮电所、旅社、饭店、医院、食品站、农机站、沙庄中学等几十家单位,成为大家共同的回忆。当年,沙庄集上新建的苏北商场,曾在当地百姓中间,轰动一时。

集市上,当时也有文化消费项目,在老沙庄桥北,有一片小树林,是众所周知的“羊市”,每次赶集,这里都有说书艺人在这里表演,也都是周边的一些艺人,自发组织,有扬琴、大鼓、河南豫剧、坠子等,表演中间,有人帮着起钱,就是到听书的听众面前收钱,多少不限,随心而为,只是图个热闹,表演最多的是大鼓,另外,也有一些摆摊“小人书”的摊儿,那里聚拢了很多孩子们的身影。儿时,我也曾多次光顾这里,不过都是上午放学以后,不会因此而耽误学习。

在如今丰鱼公路沙庄乡两旁,有多家肉铺和小吃摊、小吃摊主要有煎包、粥、油条、麻花等,也是赶集的人用餐的好去处。

当年的沙庄中学

在集市上,不但大饱口福,而且还大饱眼福,望着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在农村是很少出现的,另外,那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的商品,更是让我羡慕不已,幻想着哪天自己也能在这大商店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场景;更主要的是还可以大饱耳福,各式各样的吆喝声如美妙的音乐,飘忽在我的耳边,让我欲罢不能。

如今街道变了,集市的内容变了,产品种类更丰富了,如今回忆起当年赶集的场景和沙庄集市的繁华场面,依然那么亲切。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愿意把记忆拉回到从前,像是品尝一坛老酒那样,感受那种淳朴的乡情和纯真的味道。

沙庄老桥南头一百米出,曾经是沙庄乡人民政府的驻地,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再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后与欢口乡合并,统称为欢口镇,迄今。

………………

我记忆里的沙庄乡,躲在心海深处,躲在时光和现实的缝隙间。云深雾浓,人情温暖,闭上眼后属于黑夜,睁开以后属于自然。它的存在,用不着笔墨来书写,因为你必然深刻的明了,再深情的句子,读不出一个游子的心事。

走在不属于自我的城市,瞬间的感触,足够把一颗年幼的心摧熟,似乎唯有沙庄那块土地,能够将我的孤独感,全然释放,倾情裹挟。

或许,在我记忆深处,我的沙庄乡依旧是原来那条宁静的乡村,有着清澈的复新河,缓缓的流水,望不到边的稻田,绿油油的麦地,以及村边的杨柳,河堤上的洋槐,村边的水井、树木、野草、庄稼以肥沃的土地……

还有那座沙庄老桥,是沧桑的,如今它已不堪重负,桥两头设置了限高屏障。它朴实的身躯里,埋藏着多年的神秘。两岸的杨树,过往的船只、赶集的人群、河里不知名的小鱼,让这老桥,成了沙庄的一道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风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