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都西安 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宛平2008 2019-01-07
    我这辈子对自己都感到特别奇怪,您说吧,一个人从不信佛却喜欢逛庙,从不作诗却喜欢赏联,从不写字却喜欢看碑,这不,来到了古都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定要参观的,而且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冬日的西安还没到旅游旺季,可来碑林参观的各地游客仍然不少,但博物馆内的碑刻展室面积却实在太狭小了尤其是陈列我国古代著名碑刻较多的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一批接一批的旅游团队把看碑的最佳位置挤得满满登登,别说拍照了,就是想大略看一看那些名碑的碑文都很困难,没办法,只能走马观花了。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时任陕西路转运副使的吕大忠(约1020年—1096年左右)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等碑石移至城墙内南侧统一保管而形成了西安碑林的最早雏形。可以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文化典籍石刻最多、名家书法艺术最高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除了西安碑林,本人还去过山东的曲阜孔庙碑林、泰山岱庙碑林以及诸多旅游景点中的大小碑林或碑廊,哈,谁叫俺有这个瘾呢。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西安碑林博物馆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西安碑林“国保”标识碑。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碑林导览图。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御碑亭甬道。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广场




    《石台孝经碑亭。
    《石台孝经碑》的亭与碑是西安碑林的标志性建筑,“碑林”二字为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所题。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石台孝经碑》(正面)。
    《石台孝经》碑镌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身正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的孔子《孝经》原文碑额文是“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题写者为唐肃宗李亨。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石台孝经碑》由四石拼合而成并四面均刻文字,因碑座底下叠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石台孝经碑》的碑侧是唐玄宗用行书亲自书写的批注,碑身上最小的字体是用唐楷书写的当时参与镌刻这方石碑的人员以及机构的名字。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石台孝经碑》于北宋元佑(公元1087年)二年移存现址,是西安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一室。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一室集中陈列唐开城二年(公元837年刊刻完成的十二部儒家经典《开成石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和《尔雅》共12部经书,总计650252字,用石114方,228面。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开成石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儒家经典刻石中时代较早且保存基本完好的一部,也是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首批移入碑林而成为开启西安碑林发展史的奠基石。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十三经”不仅是传世文献的始祖,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都无法比拟的。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文献渊,石质书库”,名副其实也!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室。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主要陈列以唐代为主的书法名碑,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家庙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这些碑刻无一不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范本。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人太多了,几乎无法看碑和拍照。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碑刻。
    《同州圣教序碑》完全是西安大雁塔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翻版,碑阳内容为唐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阴为唐高宗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
    此碑镌刻于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1974年由大荔县(古同州)移存碑林。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全称为《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镌刻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
    《颜氏家庙碑》碑额为李阳冰篆写,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的李准跋文。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颜真卿《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原迹已佚,现仅存刻石。
    哈,看不清文字,却留下了老夫的影像。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柳公权《玄秘塔碑》全称为《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立。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欧阳询《皇甫诞碑》(《皇甫君碑》)。
    《皇甫诞碑》全称为《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撰文者于志宁。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镌立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初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吐火罗人伊斯(或景净)受唐政府资助在长安义宁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块记述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唐朝流传情况的碑刻,由景净撰文,吕秀岩(吕洞宾)书并题额。此碑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土,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馆藏的“纲纪重地”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之间院内两侧碑廊水泥台上摆放的是北魏时期人物的墓志盖。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之间院内两侧碑廊水泥台上摆放的是北魏时期人物的墓志盖。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陈列的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如篆书的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的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曹全碑》等,楷书的唐《勤礼碑》等,行书的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的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的唐颜真卿《勤礼碑》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由颜真卿撰文并书,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颜真卿《勤礼碑》文字四面环刻,其中一侧上半部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的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是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写的儒家经典石刻所留存下来的残石。此残石镌刻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双面均刻《周易》,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
    该残石出土于河南洛阳,1938年持有者于右任捐藏碑林,抗战时曾移藏富平,1952年重新入藏西安碑林。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的唐怀素《藏真、律公二贴》碑刻。
    《藏真、律公二贴》由游师雄重刻于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碑上还附刻有景祐、元祐年间的题跋及游师雄镌刻的《李白赠怀素草书歌》。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的馆藏唐《怀素草书千字文》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馆藏的唐张旭《肚痛帖》碑刻,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摹刻上石,真迹不传。
    碑刻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简介。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的馆藏元《赵孟畎嗽碑刻,此碑镌刻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明代祝允明书法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碑刻。
    明万历年间《草书千字文》(公元1573年—1620年)碑刻前的拍照者。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什么人可以在碑林博物馆的展室里拓印呢?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清《邑武生升云张公道碑》(《张化龙碑》)楷书碑刻。
   邑武生升云张公道碑》镌刻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三月,杨煜题并书。碑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二年(公元1906年—1907年)间,张化龙领导扶风人民在太白山九阳宫树旗反清,起义失败后,张化龙于光绪三十二年腊月底被捕,翌年正月初三遇害,百姓为纪念张化龙自愿捐款刻立此碑(原立于扶风县绛中村。)以寄哀思。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碑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宋《唐兴庆宫图》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宋《长安城残图》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清《太白全图》刻
    《太白全图》碑文摘要:“时康熙三十九年中秋,三秦观察使河东贾鉝”立碑,“李士龙、卜世合镌”。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清《太华全图》刻
    《太华全图》是一幅华山大型刻图,贾鉝绘制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诗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至圣先师像》刻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达摩面壁图》(左)和《达摩东渡图》(右)刻石,疯癫和尚绘。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魁星点斗图》刻石。
    在《魁星点斗图》中“正心修身、克己复礼”8字巧妙构建成的魁星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斗”字,一脚立“鳌”之上。取魁星点斗独站鳌头之意。
    此刻石由清代陕甘总督马德昭镌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馆藏的《吴道子观音像》刻石,清康熙三年左佩玹藏稿。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和第五展室之间院内两侧碑廊水泥台上摆放的是唐代时期人物的墓志铭。



[转载]古都西安 <wbr>碑林博物馆之历代碑刻(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