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火炕 冀东一带的火炕多是用土坯搭成的。炕搭在住室临窗一侧,灶一般垒在过堂屋,灶与炕隔界山墙相通。垒左右山墙时预先砌出烟囱。平房,则在房顶上与墙内烟囱相通出一节缸管。瓦房,多在房顶上用砖垒烟囱,与墙内烟囱相通,还有的从前坎墙预留烟道,在房前一角垒烟囱高出房顶。 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过去普通农家对富裕生活的形象描绘,也是穷苦百姓的奋斗目标。热炕头和老婆、孩子、土地、耕牛相提并论,可见火炕在北方百姓心目中的地位。[1] 《辞源》释炕:“北方的一种床。用土坯或砖石砌成,下有孔道,可生火取暖。”炕是农家小憩、睡觉的地方,一般搭在住室,高出地面,与过堂屋的柴灶相连,煮饭的余热温炕,夏不潮湿冬不凉。庄稼人劳作一天,劳累困乏,填饱肚子后,温水洗把脸,热水泡泡脚,往热炕上一躺,一家人谈谈春种秋收,唠唠男婚女嫁,舒服惬意,其乐无穷。尤其是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肩腿风寒者,睡热炕有疗疾去病作用。 炕,历史悠久,逐步演变进化。据《中华之最大典》载:袋穴式房址,“建于约43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坐落在宁夏固原县苋麻湾庙台子台地上。遗址依山面水,坐南朝北(编者注:疑为坐北朝南);平面成圆角长方形,东西宽3米,南北长3.8米,深1.3米;四壁外弧呈袋形竖穴状。居住面有火塘、灶坑、柱洞及两个耳洞。”火塘即室内陆上挖小坑,四周垒石,中间生火取暖。火炕是在火塘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引烟从砖石孔洞中穿过,使砖石热而保温。西安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F6平台,有9层红烧土,经考证,系9次抹泥巴烘烤所致。此即火炕的雏形。北方发现的渤海时期(713~926年)的居住遗址中,大都有火炕一类的取暖设施。关于火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代范成大的《丙午新正书怀》诗。诗中有“稳坐被炉如卧炕,厚裁棉旋胜披毡”的句子。南宋时期朱弁作为中原使臣出使金国,曾一度被留北方。此间,他写过《炕寝诗三十韵》,诗曰:“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记实诗文说明了女真族当时即居住在这种有火炕的屋内。有的专家考证,火炕始于中医疗疾,相当于灸和拔火罐。 随着炕的出现,与炕相关的炕席、炕琴(置于炕上,放衣服、被褥的矮柜)、炕桌等别具特色的家居什物便应运而生。 冀东一带的火炕多是用土坯搭成的。炕搭在住室临窗一侧,灶一般垒在过堂屋,灶与炕隔界山墙相通。垒左右山墙时预先砌出烟囱。平房,则在房顶上与墙内烟囱相通出一节缸管。瓦房,多在房顶上用砖垒烟囱,与墙内烟囱相通,还有的从前坎墙预留烟道,在房前一角垒烟囱高出房顶。 火炕多是一年搭一次,清理炕内烟子,换下的炕坯作肥料。炕坯、炕烟子含钾丰富,作底肥、追肥均可。搭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搭出不犯风、满炕热的炕,确实需要技术,属于瓦工的专门手艺。 通常的习惯是“七行(xìng)锅台八行炕”,炕比锅台高出一行。八行炕加上炕沿,成人坐高矮合适。灶台比炕矮一行,炕好烧。先以砖“单跑”即“卧垒”八行为炕墙子,上覆木质炕沿。炕沿两端插入左右墙中5厘米左右固定。炕墙子与前坎墙、山墙、界山墙合成匣子状,称为炕洞。炕洞四周以草泥抹平,以防漏风。搭炕前,先以细沙铺底,烟囱一侧比灶台处高出2寸左右。 土坯炕的基本结构。第一步,顺炕沿方向以土坯铺底,左右靠墙,行与行之间为烟道,距离为土坯的宽度,块与块顶紧。此烟道要对准与灶相通的烟道和山墙烟囱的入口。第二步,铺底的每一块坯上竖两块坯为柱(行话称立桩),两个柱上平架一块坯为梁。一底、二柱、一梁构成一个口字。四块坯可算一个单元,如此若干个单元把炕洞架满。梁上与炕沿垂直平铺土坯为面,块与块要顶紧。第三步,炕面铺完后,以草泥抹平抹严。实际操作的方法是,边立柱、架梁边铺面。炕面抹好后,马上在灶内燃火烧炕,直到把炕面烧干为止,以免草泥把坯洇湿折断。 还有一种是“堆面炕”,即炕面铺坯的同时,坯与坯之间以泥粘合,不再以草泥抹面。“堆面炕”的优点是,炕热得快;缺点是保温性能不好,爱塌坏。 为防止炕面凉热不均,手艺人研究出了“断梁”,采取此法可以使炕面受热均匀。所谓断梁,即把炕头(挨灶的一端)、炕梢(挨烟囱的一端)处的坯梁断开稍窄于土坯宽度的一个缝。这样,烟入炕洞后,可以前、左、右三个方向贴炕面前进,不受梁的阻挡。烟顺炕内诸烟道集中到炕梢断梁处,再统一奔山墙烟囱。还有一种“花洞炕”,即组成梁的坯之间均留出三四指宽的缝隙,铺炕面的坯之间均抹泥粘合,然后草泥抹面。 过去冬闲时节,多数农民为节粮省柴,一天吃两顿饭。仅凭做两顿简单饭菜所烧的柴草,炕虽温热,但室内还是显冷,多以拢火盆辅助取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从20世纪60年代起,搭炉子燃煤取暖。炉子与炕相通,称地炉子或炕炉子。炉面与地面相平或略高。炉子原多砌于住室,为室内干净又防煤气中毒,后多改砌于过堂屋,与灶台并列。炉子的烟道穿墙而过,通入炕内。为炉子好烧不犯风、炉子跟前的炕面又不过热,在炕洞内靠界山墙可砌一矮烟囱与炉子相通。(如下页图)矮烟囱基座3行,座上左、右、前三面留烟道,烟道2行,上面1行土坯盖顶。烟囱的上面与炕面之间留一定间隙。 现在,农民种庄稼很少用炕坯作肥料,炕的搭法也已改变,多以砖平垒作柱,用石棉瓦或水泥板铺面,烟道宽而无梁。又有人发明了“吊炕”,实则是架起来。吊炕,是用若干有一定距离的三行砖垛架起一层相当于砖厚的水泥板,板上再垒三行砖垛,上漫一层水泥板为面。这样,炕的上下散热,提高了热能利用率。炕炉子基本还是原来搭法,有的还安装了土暖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