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半梦书斋 2019-01-07

“通往天堂的阶梯”


二三十亿年前,

这座大山就稳稳的屹立于中国东部平原上,

完全由岩石构成的巨大山体,

清晰地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

这里被历代君王视为通天的神山,

是华夏民族人文与自然的双美合璧。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暮色银海 王德全 摄影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条披浪冲涛的伟船,

那么,泰山就是这船的巨桅。

数千年来,

中华流派在这里分界,

华夏文明在这里汇集,

至今形成了泰山以西为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儒文化,

泰山以南是以离骚及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

泰山以东是以经学之说的齐文化,

可谓,

非泰山之雄峙难以成中国文化之分界,

非泰山之恢弘难以铸中国文化之魂脉。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瞻鲁台雄韵 摄影:王德全


地图上的泰山,

贯穿山东中部,

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海拔1542米,

处于中国第三阶梯上。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五岳独尊”刻石,位于泰山玉皇庙东南。为泰山标志性景观题刻王德全 摄影


再将目光投向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一带,不难发现,

被华北平原环抱的山东丘陵对比巍巍太行,

显得有些低矮和平淡,

而太行山脉主峰高达2882米,

中国地形由东及西,步步高升,

泰山在海拔高度上绝不占优势,

为何泰山还能居于五岳之首?

是因为它海拔虽不算高,

但泰山的绝对高度,

足以让人联想到“通天”的台阶。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盘路通天 王德全 摄影


仅仅从地理高度来看,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

泰山岩石的古老,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之最。

有一种伟晶岩的年龄达到25.86亿年,

由此可见,

而今的泰山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的。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龙卷云 王德全 摄影


在太古代时期,

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

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

在中生代期间,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

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

到新生代,

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

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

就是今天巍峨高耸的泰山,

而处于地表下的高度足有几千米之高,

经历过中国山川中最长久的沉浮造化,

泰山堪称一片大陆的奠基。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泰山极顶 王德全 摄影


泰山复杂的“变形”过程,

又雕琢出诸多美妙的泰山奇观,

天下名山或以奇、以丽、以险扬名天下,

唯泰山以其雄,以其厚重成为中国“国山”

凌空俯瞰泰山,山峦之象,盘曲回转,

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

形成“地府”、“人间”、“天堂” 三重空间,

又有岱顶的瞻鲁台、山中的仙人桥、扇子崖、飞来石,数不胜数……

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

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

相传当年汉武帝八登泰山,

惊叹得不成句——“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中天仙境 王德全 摄影


富于变化的泰山云烟, 使人感到静中有动,气势磅礴

也正因为他地势奇伟雄壮,

又位于中原最东方,

自古就被统治者赋予了最高的政治光环,

——历朝历代皇帝封禅之地。

中国人有一番对于天地的态度,

先人以为,但凡高的山,便可以与天相接,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甚至一草一木都有神灵统辖,

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人的生存与命运,

周代《礼记》里明确表达出:山川、林谷、丘陵能出云,

为风雨、见怪物,皆为神。山岳崇拜随之而起,

中国人认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

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

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

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

“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

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封禅表演 王德全 摄影


而泰山被正式赋予政治色彩源于统一大业的秦始皇,

秦崛起于西陲,

西岳华山近在咫尺,

然而,就在秦王朝建立的当年,

志高意远的始皇帝便不顾鞍马劳顿,

远赴东岳泰山举行封泰山、禅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大典。

秦一直被东方六国视为夷狄之国,

而远古七十二君王祭泰山的历史,

为泰山蒙上正统的色彩,

封泰山,具有在法统地理观念上征服东方地区,

和继承华夏各先帝贤皇的正统帝位,

这双重的象征意义。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舍身崖 王德全摄影


接踵而至的有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

这些皇帝都背负着王朝更迭、时政转折的重担,

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君王的封禅仪式是中国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

就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

孔子曾多次登临泰山,抒怀畅志考察封禅,

探寻周礼、了解民情、观知时政,

泰山作为文化及精神的源泉,

启迪了这个文化巨人,

孔子临终时曾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

足见泰山是中国最高文化的象征,

故云:“泰山是岳中之孔子,孔子是圣中之泰山”。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泰山石刻


“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引得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对泰山进行诗文著述,

形成了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

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

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

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

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泰山唐摩崖碑 王德全 摄影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岩岩 王德全 摄影


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真草隶篆各体俱全,

颜柳欧赵各派毕至,

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

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

形成了泰山独特的人文景观。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无字碑 王德全 摄影


但无论是封禅还是宗教祭祀或是文人创作,

却都不能离开一个“酒”字,

泰山的“酒文化”也成为泰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泰山酒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已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在大汶河河畔出土的酒器文物见证了泰山酒的厚重历史,

而后秦始皇、刘武帝、曹文帝、武则天、康熙等,

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泰山,

更加丰富了泰山酒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清朝皇帝乾隆曾12次登临泰山,

并钦定泰山酒为宫廷御酒。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泰山酒集泰山之灵气、山水之精华,

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数千年后的今天,

泰山酒又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成为新时代人类“登封报天”的佳酿。


华夏民族的巨桅——泰山


由于自然、人文、宗教等因素,

泰山被誉为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的精神魂魄,

所谓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之中,

攀登之行给予了中国人砥砺前行的品质。

泰山凝重、稳健的视觉感受,

又象征了中国包容天下“天人合一”的气度。

站在泰山之巅,

东望大海云霞明灭,

西听中原风雨潇潇,

古今俯仰,慷慨长啸,

泰山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