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识趣(33):真仿识玉一点通(8)平心静气识机工

 昵称S60KR 2019-01-08

赏玩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修心境的平静,心静了方能看得真。否则,就难免会出现开门真品看仿或者一眼仿品看真的情形。

心不静就是在鉴物之前先戴个“有色眼镜”——预先设定。

曾经见到过大型鉴宝节目的专家,藏品到面前了,他不鉴物而是鉴人,不去仔细观摩藏品而是追问“从何得来”“怎样得来”等等,然后看都不看就判断“假的”,活生生的把几件上等真品都没看就否了,这专家专门靠“传承有序”为鉴定标准了,预先设定的呆板“框框”怎么可能装下藏品真伪这个大内容呢?

如下这件藏品就属于这样一眼仿品的情形(图1):

图1-1

图1-2

即是局部图,鉴赏真仿已经足够了,一眼的疑点在于阴刻线非砣工痕。

密集阴刻线是古代玉作的典型工艺之一,商、周就已出现,到两汉盛行称为“游丝毛雕”,之后唐、宋、明、清皆有此等工艺。古代阴线无论多么精致或者粗劣,其古砣工的本质特征——接砣是必须的,即古砣工的阴刻线,无论多么细密,都必须是接砣做成(参见《古玉学步(101):辨别古今游丝纹 细察接砣与平行》)。

这是一件商代玉鸟佩饰,鸟冠上的羽毛文是典型的“游丝毛雕”工,即使如此细密的阴刻线,都是接砣做成的(图2):

图2-1

图2-2

图2-3

阴刻线的接砣痕是分辨古工与今仿的试金石。回察本件藏品阴刻线宽窄深浅一致,非古砣工的接砣特征(图3):

图3

仅此一点,就可以鉴定本件藏品为今仿。因为鉴真与辨仿不一样,鉴真必须要料、工、型、纹、沁色、包浆全真为真,而辨仿只要一疑坐实一假全假。

为了完全消除疑虑,对其余疑仿点不妨继续分析一番。

看仿点之二:器表打磨并不特别精致,但阴线槽底却不见解玉砂痕(图4):

图4

看仿点之三:阴线拉索状蹦口(图5):

图5-1

图5-2

看仿点之四:短阴线起刀点与收刀点整齐划一,未见一点冲出(歧出),非古砣特征(图6):

图6

有疑问认为:不是也能够找到砣工的“收刀痕”(图7)吗?这是密集阴线末端集中横截加工的视觉误差,非“起砣”痕。

图7

看仿点之五:分区域的“橘皮纹”为喷砂,因浅浮雕的平面不一致而导致的喷砂效果差别(图8):

图8

看仿点之六:本件玉牌饰为唐代胡人玉带板风格,但未见入埋或者传世的沧桑感。附千年沧桑的唐胡人玉带板举例(图9)。

图9-1 胡人吹笙纹玉带板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9-2 胡人纹玉带板(2件)故宫博物院

图9-3 胡人奏乐纹玉带板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对此件仍然有“包浆、沁色、熟透样样不缺”的感觉,则是“形而上”的悟功之区别了,各阶段的感觉在不断变化,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要想见真,只有多赏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