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坛经:第015讲:“仁者心动”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skysun000001 2019-01-08



原文: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讲解:

五祖曾与惠能说“佛法难起,不宜速说”。在“第七品机缘品”中可以看到,惠能在随机缘情况下,也是有准备出来弘法的,但是都被恶党寻逐,一直“随宜说法”了十五年。从某个角度来说,在1300多年前,医疗技术十分落后,当时唐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仅仅是27岁。当时的人,若是得个重感冒、痢疾、伤寒等疾病,是很容易就会死亡的。例如惠能的父亲就是“早亡”的。而惠能当时是隐遁了15年时间,这是非常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在这十五年中,惠能在南方蛮夷之地,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惠能没有得什么病,否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而且是世界文明的重大损失。

六祖惠能弘法历尽艰难,终于在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得到了一个大弘佛法的时机。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现场发生了什么。

在法会现场,有二位僧人看到风吹动了幡,由此二人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惠能站出来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语震惊了现场所有人!

虽然惠能说“仁者心动”一语惊人,但是一般人们只是知道其“惊人”,无法真正理解其究竟意思,更无法真正理解其“惊”在何处?下面就从量子佛学角度,解释一下。

首先,物质具有的波粒二象性的现象证明,凡是没有被你感知到的事物,都处于“虚无”状态中的。

其次,如果从一般规律来讲,风吹幡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一个事物,风吹幡动这个事情就不会存在。因此,二者现象的存在是相互为因的。本来这只是一个常见自然现象,但是对这个自然现象的分别,之所以会成为非常有名的“机锋妙语”,根本原因是,这是一段隐喻。隐喻什么呢?

答案是:一般人们认为有个幡、有个风,而实际上,在意识之外,风和幡都是不存在的。一切的辨别都是毫无意义的。就是说,一般人们认为,闭上眼睛,风吹幡动还在继续着,而超越你的思考的事实是:闭上眼睛,风和幡就都不存在了。当然不是你看不见了,而是在你的感知之外,一切都不存在。

同样道理,人们只是在方便法的法相上去分别佛法的实相。实际上,实相是无相的。就是说,风和幡被隐喻为一切法、一切理、一切相。而一切法、一切理、一切相都是心生,如果在一切法相上分别两个对立的事物,或者两个相互为因的事物的究竟道理,是根本没有究竟道理的。最究竟的道理是这两个事物都是“病眼见空花”,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心生的!

就是说,如果你能够理解和相信闭上眼睛风和幡就都不存在了,那么你就彻悟到:一切思考的“一切法”根本就本无所有,一切根本就都不存在,那么当下,你就“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了。

因此,在现场的两位僧人还是执着在心外有法上,在心外有法上去讨论是风动还是幡动。他们没有真正明白心外无法,一切对法的分别都是心所显现。如果在心外有法上去分别一切道理,都是执着妄想。

实际上,法实无外,一切皆是心所显现,一切都是心生的妄想分别。所以,六祖说“仁者心动”,是一语惊人的。

结缘书籍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