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越长大越管不住?方法不对,教育注定失败!

 雅博学苑 2019-01-09

2018年11月1日国家教育局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分别阐述了3~6岁、6~12岁、12~15岁以及15~18岁四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重点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我国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有关家庭教育的纲要未来还会发行更多。

我们不是天生的父母,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孩子,在他们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去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01.

近日,对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年轻妈妈就结婚和育儿问题进行了采访。

采访内容如下:

问:您好,请问您孩子现在多大了?

答:十四岁

问:您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会影响你们夫妻二人的婚姻质量吗?

答:会!

问:您觉得当了妈妈之后,孩子给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答:以前没当妈妈的时候吧,感觉自己就是个孩子还需要别人哄,现在呢,天天像个神经病一样追在孩子身后哄他。

问:看来在孩子的管教方面比较松,比较宠爱孩子,那您觉得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你有什么心得吗?

答:没有!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明明不对的事情跟他说了多少遍他也不会听。

因此,在他调皮捣蛋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向他发火。

但是当他很听话的时候我又会特别的对他好,受不了他乖巧的样子哈哈哈哈,尽管他之前把我气得想揍他!

谢谢您接受采访,我想我已经得到了答案了!

的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基本上都是采取了“以暴制暴”或者“过分溺爱”这两种教育模式。

曾经发生一起在西安双胞胎被人贩子偷走的一个事件,李女士刚刚诞下的双胞胎转眼就被人贩子偷走,哥哥和弟弟便因此走上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

哥哥在李女士家生活,因为李女士家庭环境好,和丈夫二人都是高校毕业,哥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品行好,学习好,一路考进名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而弟弟被人贩子拐卖到山里,从小不是被打就是被骂,对他的养父母充满了仇视,在校也不学习,品行太差,中学没上完就被动辍学。

好在李女士从来没有放弃找孩子,在孩子19岁那年终于找到了,回到家里的弟弟,尽管恢复了他原本的富足生活,但是品行却没有发生改变,成天撒谎,游手好闲。

这让李女士可操碎了心,万般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入了私立贵族学校,可是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

双胞胎的两个人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变化,其实这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无法清晰客观的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那些所谓管不住管不好的孩子,最终因为无法受到合格的家庭教育而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还可能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扫码开始测试】

长按二维码马上测试

/ 关于测试 /

测评原价为 39

限时优惠价仅需 6.9

教您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

02.

2018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1224个样本的分析表明:

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

最终,孩子还是违背父母的良好愿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骂孩子的比例不低。

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或普遍存在的情况。

询问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6种行为时,父母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上述6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违法犯罪之前,从表面上看,父亲和母亲“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

“打骂”孩子即采取粗暴、严厉教育方式的,“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等被父母打骂的比例较高,父亲6成左右,母亲4成左右,其余平均2成左右。

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

如果打骂和说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许有相当多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而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如父母所愿。

03.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当好父母,最基本的就是要给孩子两样——根和翅膀。

所谓根:就是只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相信现在的年轻父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问题,都会把最好的物质给予孩子们。

那么翅膀呢?这里的翅膀指的是,自由和机会。请注意,自由不是放任,机会也不是指进各种补习班。

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有认真想过孩子的教育问题吗?

我们把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定义为孩子的根,是不是因为我们大人本身在物质方面缺乏安全感呢?

当我们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定义为为孩子创造机会的同时,是不是反而阻碍了孩子其他的无限可能性呢?

客观的看待这种情况,会发现,我们父母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实我们也很清楚,这种强加意识的行为就是一场赌局,倘若孩子接受还好,若是孩子不接受,我们便会继续施压,发挥我们做父母所谓的“权威性”。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权威,而是我们的一种“不服输”的体现,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让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反而还激发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根据中国生物研究所,做了一项有关性生活与婚姻关系的相互影响实验。

要想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根和翅膀,前提条件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必须要认清自己,必须承受的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惹下的所有问题,必须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陪同孩子去应对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