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留肝胆两昆仑

 雪梅常在 2019-01-09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

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诗人这里应该是把康梁的逃离、自己慷慨赴死看作同样的伟大,同样如昆仑一样浩气长存。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绝命诗
作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全诗翻译

张俭因为避祸而东躲西藏,

杜根装死才免去了丢掉性命,

我会直接面对死亡而且要仰天大笑。

因为即使我死了,还有与我同样肝胆相照共扶社稷的两位伟人!

创作过程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点评鉴赏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忍辱偷生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

很多人认为,诗的后两句,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但是这种说法有明显的问题。

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么句中就只有"留下"一种动作,与"两昆仑"的说法不吻合。此诗真正的含义是在替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辩解。前两句引用张俭杜根为例,说明为图大业而暂时地忍辱偷生并不可耻;后两句则是自况,向大家表明无论是离开再图救国,还是留下用鲜血唤醒国人,都是铁骨铮铮、肝胆坚贞如昆仑的英雄好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