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角山先生居所匾额刍议

 姜亚伟 2019-01-11

作者  

随着对角山先生(王棽林)的逐步了解,以及对先生儒学思想认识的渐次深入,愈来愈感到先生为学的博大精深、先生思想的伟略堪钦、先生涉世的独特超群。《畏秋楼诗稿》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先生的志向情操,而先生曾经居住寓所的匾额命名及内容更加精炼地反映主人的高雅情趣、为学思想和处世哲学。匾额多由清末民初长沙名绅大儒曹广桢所书,笔势敦厚雄浑、端庄大气,这里姑且不论匾额的书法艺术,只对初步知道的先生居所匾额浅析如下:

一、畏秋楼

《禹州故城》(王国谦主编)记载,畏秋楼建于民国初年,位于禹州市区山林街北段路东的一座中西合璧别墅式建筑,主楼南面正门石匾额书“畏秋楼”,东门额书“治事斋”,北门额书“小五柳读书堂”,西门额书“小琅嬛”。

王棽林先生一代儒宗,为学博大精深,于经史诸子,咸六通四辟,熟读《楚辞·九辩》,深悟“畏秋、悲秋”之基本思想含义,对“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有更深刻的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见诸于先生诗句《虑怀》“一生多得秋为气”、《漫咏》“悲哉秋气感何深,九辩一声直到今”等。这种思想认识也体现在先生寓所的匾额,特别是先生的晚年,以所居之处命名“畏秋楼”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的所思所想,表达了先生做为楼之主人的人生感悟。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的思想贯穿于先生终生。“悲秋、畏秋”即是先生的人生感悟,同时又有高雅的艺术特色。战国时期宋玉所做《九辩》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先生《畏秋楼诗稿》中同样有叠字诗句,如:“人偏何事去经月,月月月圆人未归”、“我偏无事贤过日,日日日高我尚眠”。先生对悲秋畏秋有独到的理解。

角山先生把此楼命名为“畏秋”,寓意深刻,冒昧揣其大意有二:一是先生又名王森林,自谓“山中小草”,又把清廷与民国当权者喻为秋,草木之性,逢秋萧杀,寓意个人与统治者,乃小草与秋天也,故畏秋也。二是先生饱览群书,学富五车,政治抱负高远,早年热衷并投身于治国救亡等运动,考察维新强国之道,后眼见国势日趋颓败,朝纲不振,又身处乱世,知不可为。正如有句“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非先生不为也,乃天时也,这个时期不可为,此二畏秋缘由也。

二、畏秋楼之匾额

1、东门额书“治事斋”

有语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事斋”能用治事一词,显然是商议大事的地方,突露先生之志存高远矣,不多议。

2、北门额书“小五柳读书堂”

五柳先生,陶渊明之号也。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先生平生犹喜之。以陶渊明号命名足见先生崇敬之情。开封学者叶飞将王棽林先生比作“禹州渊明”,以此匾额观之实不为过也。引叶飞语如下:角山先生爱陶、学陶,诗歌中多有引陶,仿陶之作;先生敬陶、慕陶,不慕荣利、追随渊明脚步隐居山水田园。角山先生与渊明有诸多形似、神似之处,可谓千年之外有遗响,自古知己在神交

3、西门额书“小琅嬛”

琅嬛,一说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又说是天帝藏书的地

方。琅嬛一词出自元·伊世珍《琅嬛记》:“华心乐之,欲赁住数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对曰:琅嬛福地也”。

刻有“小琅嬛”三个字的石碑有二,目前存于禹州宣和艺术馆和禹州市方岗乡栗子沟村。角山先生藏书颇丰,用现在语言形容就是自信满满。王棽林以此命名自己的书房,可见书卷在他心中的分量。

4、“小亦畅轩”

亦畅轩位于禹县城东二里张良洞东侧。民国《禹县志》

载:亦畅轩在寨岩上,清顺治时兵备沈荃修褉其地,因建轩而题之。光绪二十九年,知州曹广权筑颍滨经舍,跋额曰“顺治壬寅至光绪癸卯,适历四甲子,重新旧额,慨想国初诸老风流不置云”。颍滨经舍中有房间也以“亦畅轩”命名,先生与曹广权友谊十分深厚,先生慕曹,曹赏先生,彼此可谓知音。故有此匾额。

言而总之,畏秋楼之匾额可谓先生思想之体现,无论以人物命名也罢,还是以其它命名,都反映了先生的理想追求和个人爱好。还有一个现象,稍加留意,我们发现先生题之匾额,大多冠以小字,如:“小琅嬛”、“小五柳读书堂”、“小亦畅轩”等,何意也?冒昧推测,一方面诸词多来源历史典故、名人及仙境福地,加小字以示谦卑,是对神仙、历史和名仕的尊重,反映了敬天思想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借字以张之”。从先生命名“瓢海”之说究其因,《题瓢海》序曰:“何陋居上有池,先命曰小瓢池,原袭名自曲园之瓢池,曲园瓢池之名仿自朱晞颜之瓢泉,今与其全袭旧名,加字以别之,何如半改新名,借字以张之。庄子曰:“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何陋居

何陋居乃王棽林先生位于禹州市方岗镇栗子沟村的居所也,先生甚爱之。作文记于匾曰:“主人介居山谷,或曰陋然。每岁之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自夏徂秋,更益蓊蔚,一色浓绿,染人须眉;届冬农隙,田家兴猎,奇峰装雪,怪石云。四时之景,日涉成趣,以此思居,有何陋乎?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匾文堪比刘禹锡《陋室铭》。然有《陋室铭》的超凡脱俗、情趣高雅,而无刘禹锡的愤然之情。匾额中另加匾文,在匾额文化中并不少见,然而主人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家乡自己所居的春夏四季美景,由此而引发的自足惬意,令人折服。

   四、其它匾额

1、善樾留荫

2、一世佛心 

3、文达先生之庐

以上三匾皆众乡亲及时人对先生之德才的赞美。从另一

方面体现了先生为人处世。

悲秋畏秋,千年诗句写先生;天命生命,一生碧血化苌弘。

《九辩》曰: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君不知兮可奈何!

              

                            2018-06-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