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友生:肝硬化医案

 desheng11 2019-01-11

例1: 罗某,男,46岁。

一诊: 1970年6月12日。

久患慢性肝炎,渐致肝硬化。现右胁及心下硬满疼痛拒按,腹肿大,头面手足亦肿,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舌质紫暗,脉象缓弱。投以自制鳖蒜汤加味:鳖甲30克,大蒜子15克,枳实10克,焦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5克,法半夏10克,杏仁10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麦芽30克。

二诊: 6月18日。

服上方6剂,头面手足腹肿全消,右胁及心下痛减,咳痰亦见减少,但胃纳仍差,守上方出入:鳖甲30克,大蒜子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柴胡10克,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赤白苓各10克,广木香10克,砂仁5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谷麦芽各30克。

三诊: 6月22日。

再进上方4剂,右胁及心下硬满疼痛大减,食欲渐振,守上方加当归15克,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各10克。

1年后,我随西医学习中医班学员下乡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访知该患者坚持服用上方,病获痊愈。

例2: 程某,女,56岁。

一诊: 1989年10月19日。

1987年11月间,曾发热3天,热退后腹胀不已,经治无效,腹部日渐膨大,虽尚能食(但食后作饱),而日益消瘦,体重由65公斤下降至45公斤。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晚期肝硬化。现单腹胀大如鼓,满腹青筋暴露,脐突,右腹部按之有痞块,腹但胀而不痛,引下肢酸胀,右大腿有蚁行感,两脚乏力,噫气、矢气较多,大便虽日行2次,粪软成条色淡黄,但急胀不易出,小便短少,夜寐多梦,醒时口舌干燥,须臾回润,不欲饮水,怕冷,舌淡,脉沉细弱。投以自制鳖蒜汤加味:鳖甲30克,大蒜子15克,苍术10克,厚朴30克,陈皮15克,枳实15克,大腹皮30克,生大黄5克,熟附子30克(先煎1小时),细辛5克。

另用鳖鱼500克,大蒜子120克,水煮烂熟,勿放盐,淡食之(每天饮汤食鳖蒜勿辍)。

二诊: 11月12日。

服上方5剂,腹胀大明显见消,大便虽仍日行2次,但较畅利而无急胀感,守上方加山楂肉30克,谷麦芽各30克,六曲10克,鸡内金15克,焦白术10克。

三诊: 11月23日。

再服上方5剂后,因效果好,自行加服5剂,现腹胀大已消退十之八九,胃纳增加,食后不再作饱,噫气减少,大便每日畅行二三次,粪成条而色黄,守二诊方减大黄为3克,加重白术为15克,再进5剂。

四诊: 1990年3月8日。

续进上方后,自觉病已基本痊愈,因而停药至今。近日又感消化不良,腹部膨胀尚未全消,脐仍突山,大便仍日行二三次,粪常结而不溏,小便黄短,仍守上方出入:鳖甲30克,大蒜子15克,大腹皮30克,陈皮15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焦白术15克,山楂30克,六曲10克,谷麦芽各30克,鸡内金15克,白茅根60克,生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

五诊: 3月31日。

服上方5剂后,自觉舒适,因自加服至16剂,现消化正常,且能食硬饭,惟小便仍黄短,守四诊方加赤茯苓30克。

六诊: 8月19日。

服上方至今,腹膨胀大基本消失,脐突亦较缩小 (平卧时则全消失),腹无所苦,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嘱守上方继进以巩固疗效。

七诊: 1991年1月31日。

患者原来单腹膨胀,四肢消瘦,满腹青筋暴露,脐突,共服上方100余剂,并食鳖鱼四五十只 (同大蒜子煮食),腹膨全消,脐突亦平,临床痊愈。

例3: 王某,男,34岁。

一诊: 1991年6月19日。

患早期肝硬化 (某医院理化检查: 血小板0.2×109/升;白细胞2.0~3.0×109/升。乙肝五项呈 “大三阳”; 肝功卵磷脂高; B超:脾亢)。近两年来腹渐胀大,厌油,乏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左下肢膝以下紫瘀成片,左掌潮红,上胸部可见蜘蛛痣多个,腹大按之稍硬,脾大平脐。形寒易感,微咳,胸痛,吐浓痰,大便日二三次,成条,但有不尽感,又时有便意,尿有余沥,夜尿多。纳可不饥,纳后脘胀。舌红胖大、苔黄厚腻,舌下静脉粗曲,脉弦缓。投以自制鳖蒜汤加味:鳖甲30克,大蒜子15克,焦苍术10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大腹皮15克,焦白术15克,枳实15克,黄芪30克,防风15克,党参30克,山楂30克,六曲10克,谷麦芽各30克,鸡内金15克,桔梗15克,法半夏10克,云苓30克,生姜皮10克,白茅根60克,生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

二诊: 6月22日。

服上方3剂,诸症见减,仍咳,守上方加杏仁15克,甘草10克,冰糖60克(入煎)。

三诊: 6月25日。

服上方4剂,脘腹已不胀,纳增 (每餐200克米饭),纳后不胀,浮肿稍退,大便日二三次,成条稍干,小便自利,舌苔减退,但仍有干咳。守二诊方再进6剂。

四诊: 7月6日。

脘腹已无所苦,知饥食香,大便成条有时色黑,已无不尽感,时有便意消失。干咳减少,舌苔白腻,脉右弦滑而左稍弱。守二诊方再进7剂。

五诊: 7月17日。

脘腹不胀,饮食正常,大便日行一二次,成条色黄,干咳已止,脚肿基本消退。守一诊方再进15剂。

六诊: 8月7日。

自服药起至今未感冒,知饥食香,纳后不饱胀,大便正常,舌已不胖淡,舌红苔薄白。今日血象:血小板0.4×109/升,白细胞2.5×109/升。守一诊方再进30剂。

七诊: 9月25日。

上方连服至今,未感冒,腹无所苦,纳佳,便调,寐安,守一诊方再进。

八诊: 1992年4月22日。

乙肝五项改善,血象比前进步,自觉症状好转,精神、饮食、二便正常。嘱守一诊方继服以竟全功。

自制鳖蒜汤方:鳖鱼500克,生独头大蒜200克。水煮烂熟,勿入盐,淡食之。或用鳖甲30~60克,大蒜15~30克为基础,随证加味,水煎服。

本方主治臌胀 (肝硬化、脾肿大)。鳖甲性味咸平 (但鳖肉则性味咸寒),功能入肝以补阴潜阳,破瘀软坚。大蒜性味辛温,功能健脾暖胃,行气消食,辟秽杀虫,破瘀利水,化癥消痞,散肿止痛。可见二药一阴一阳,相须相济,能攻能补,合而用之,对肝脾气滞血瘀而又气血不足的寒热虚实错杂的鼓胀,是很适宜的。但由于本证常呈中气壅滞之症,故常与枳术丸、平胃散、保和丸等合用,以加强大蒜行气消胀之力,并防鳖肉甘寒滋阴壅中助满之弊。

1954年某县卫生院院长曾给我介绍过一个大肚子病例,该例患者先后在省、地、县医院住院,因属晚期肝硬化腹水,经治无效而出院。患者回家后,采用当地民间流传的鳖鱼大蒜验方,服后大肚子日见消退,终告痊愈。并经该院详细检查,证实肝功能确已完全恢复正常。据说这个验方在当地确曾治愈过一些晚期血吸虫病的肝硬化腹水。从此引起了我对这个验方的注意,并向亲友推荐使用获效。现就记忆所及,简介两例如下:一为张姓男,中年人,患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四肢消瘦,曾在省某医院住院治疗无效,就诊于我,当即授以上方。患者回县后,坚持服用一个多月,共食鳖鱼四五十只,据患者说,服后小便数量日益增加,腹水迅速消退而愈。二为万姓男,中年人,患大肚子病,在县乡多次治疗无效。乃来省就诊于我,我亦授以上方,患者坚持服用,亦告痊愈。尤其使我高兴的是,妻子陈明 (瑞芳),在1971年下放到永修县三角公社永丰大队医务所工作期间,曾经以鳖蒜汤为主治愈过一例疟母 (脾脏肿大)。患者袁某,女,25岁。久患疟母,脾脏肿大五指,腹胀大以致不能弯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黄肌瘦,舌苔白黄厚腻,脉弦。久服中西药无效,县医院建议住院手术治疗,患者拒不接受,就诊于她,即投以鳖蒜汤合六君子汤加味:鳖甲60克,大蒜30克,丹参30克,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5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谷麦芽各15克。初服5剂,痞块稍见软小,食欲好转,再进5剂,痞块更见软小,食增神旺,面色转华,因至县医院复查,得知脾脏肿大已由五指缩减为三指;乃坚持上方服至20剂,而痞块全消,诸症悉除,再至县医院复查,证实脾脏肿大确已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最后采用八珍汤调理而康复。

以上所述肝硬化案例,均用自制鳖蒜汤方加味获效。其中:远期疗效2例,尤以例2疗效最为突出。本例单腹鼓胀,四肢消瘦,满腹青筋暴露,脐突,症极险恶。古人大多认为不治,今人亦多认为难治。而经采用自制鳖蒜汤 (和鳖鱼大蒜验方)加味(先后随宜加入平胃散、枳术丸、大黄附子汤、五消饮、白茅根汤等),连服一百余剂,并食鳖鱼四五十只 (同大蒜子煮食),竟获痊愈,亦云幸矣。本例病情虚实寒热错杂而实多虚少,故其治法以攻(消)为主,但攻(消)不伤正。倘用十枣汤等逐水消臌以取快一时之法,因其攻邪伤正,必难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