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胎质较南宋青白瓷硬朗,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凡胎质过白过细过坚者,均不是元青花。梅瓶都带盖。盖内为涩胎、不施釉,这亦属特征。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梅瓶) 8.器物的底部,除执壶、玉壶春瓶外,一般露胎。“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个别的在高足的里部挂半载釉”,或在高足内近底边处挂一环窄釉。元足采用涩胎粘接,亦有用釉接。涩底上往往粘有釉斑,修足为平切底、外倒45度角,这是元代的时代风貌。 (河北省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狮子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底部) (高安市藏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底部) 9.元代罐的造型,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通常大罐的口部施釉,小罐的口部露胎。元代瓷器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小形件圈足的底部中心微微突起,呈凸乳状,俗称“脐”, 这在元青花的碗和小杯上最多见,系拉坯或修坯时的收刀所致。 (元代窖藏出土荷叶罐) (元代青花瓷罐底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