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BT邱园丨一篇来自天南地北的大樱桃砧木杂谈

 悠然ibawapmadg 2019-01-11

      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众多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这个不晓得,可以晓得的是,我们的世界是众多可能的世界中唯一成熟于过去所有真实因缘的一个,并且我们的世界会成为未来众多可能的世界的因缘缔造者。因果很复杂,世人难以知晓全貌,简单点理解,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公平的。之所以说这个,是想说,我们今天的主角,命运坎坷,但终有其现实和历史的原因;而将来如何,取决于当下的选择。


       好了,让我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东茂林考特。




      笔者本来想整理一份常用的大樱桃砧木的资料,过程中了解到一种砧木——考特(Golt),相关文献记载只有寥寥几笔,1958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用甜樱桃和中国樱桃杂交,培育成世界第一个甜樱桃半矮化砧木,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山东烟台和潍坊地区繁育推广,该砧木与甜樱桃的嫁接亲和性极好,早果性和丰产性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其缺点是根瘤发生严重,烟台地区果农现已很少使用,目前在山东临朐县的樱桃园仍在使用。但该砧木在智利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近年来成为智利主推樱桃砧木。

      看来考特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没能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检验,逐渐销声匿迹,而在主要樱桃出口国智利,找到了生存繁衍的净土。这种差异化表现并不奇怪,水土气候的差异可能导致考特在不同地域的不同表现,还有别的方面的原因,等等。一言以蔽之,它在中国,大概就没有火的命。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笔者不是支持宿命论,只是纯粹地描述,这就是它的因缘和果。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会升起和灭去,任何事物,都会兴盛,会流传,也会消逝,会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律便是如此,世上没有任何的一事一物能够逃脱。但却不能得出因为它会消逝,所以它是不好的,是应该淘汰的这样的结论,这完全是个伪命题。



      好了,让我们回到东茂林考特,从东茂林考特令人唏嘘的历史事件中来体会一下充满了各种阴差阳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世间因缘和哲学关系。



       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个人,大江、老吴、贺老师、向老农等。

      大江是偶然结识的,当他知道我们有个组培室,于是希望能合作一批东茂林考特的组培苗,言谈之间对东茂林考特极为推崇,与笔者认知的那个寂寥无人问津的东茂林考特大相径庭。他说,事实胜于雄辩,你不妨亲临现场看看那些种植了三十年的东茂林考特,采访一下那些有着三十年樱桃种植经验的老农,你就知道了。

      就这样,笔者决定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虽然未必能挖掘真相,但至少能说明事实。


      于是,又结识了老吴。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老吴搞过的樱桃砧木品种有樱砧王、山樱、大青叶、吉塞拉、马哈利、兰丁二号、临朐考特、独条考特(东茂林考特),其它的见过的没用过的有ZY-1(另一种说法叫玻璃灯),本溪山樱,京春等。总而言之,经过岁月的积淀,待浪花浮蕊都尽,唯有独条考特,伴君独幽。

      “我接触大樱桃的时间不长,也就二十多年。中国成规模搞大樱桃最早的是在1987年后,也就是引进考特砧木后。我了解的最早考特是87年同时来到临朐和烟台的,临朐最早栽的没有多少了,烟台也几乎没有了,这里面有历史方面、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拆迁和管理方面的原因。真正生存下来的成片的也就还有燕崖这一片。”老吴说,“之所以能这么讲,是因为我为了研究独条考特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去了好多趟,也了解了很多人。”

     “毫不客气地讲,所有的砧木,能比过它(独条考特)的,没有。”这是老吴的原话,“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难繁。”    

        “独条考特分叉少,不打剪子,不叫虫子咬了不分叉。临朐考特分叉很多扦插易生根,独条不易生根,所以独条难繁育,最终临朐考特广为发展,独条考特几乎绝迹。不过经过近30年的实践,独条考特嫁接的大樱桃确实年年稳产丰产,因为它独特生理特性其它砧木比不了。”老吴谈到独条考特与临朐考特的区别,“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估计最后我专注于独条考特,其它可能不搞了。


      老吴列举了一些东茂林考特跟其它砧木相比较的情况,优劣势都各有一些,也有一些是笔者从其它文献查证的资料,以及从其他樱桃种植户(主要来自山东各地及大连)处收集的说法,整理了一并介绍给大家。

       和吉塞拉相比,吉塞拉树体较小,优势是可密植,3×3或3×2,便于采摘、人工成本低、进棚子方便;考特属于乔木半矮化,树体较大,栽植间距4×4或4×5,其矮化作用主要是由节间密造成的,和吉塞拉的矮化有本质上的区别,优势是后劲足,后期营养跟得上。

      考特在黏土中生长易生根瘤;吉塞拉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不耐贫瘠。在田间水肥管理方面,吉塞拉要求更加精细化,大肥大水必须跟上,东茂林考特则能适应粗放型管理。

       重中之重的丰产问题,亩产值是一个动态过程,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看当年,看十年,都是不一样的。吉塞拉的早产表现更佳,两到三年坐果,四到五年丰产,丰产期株产按50斤估算,理想亩产值可达到3000斤以上。东茂林考特的营养生长期周期较长,开春萌芽晚,秋后养分回流及时,枝条组织充实,要想使其在早产方面表现更佳,需控制树势生长。而在丰产性方面的表现,东茂林考特的优势则是得天独厚的,基本上六年以上的株产能在80斤以上,生长15年以上的株产甚至可达200斤,且30年树龄的老树生长健壮,年年丰产稳产,没有衰老迹象。吉塞拉十年早衰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小脚”现象,要延缓早衰,要保证肥水充足、修剪分枝、避免负载、疏花疏果。两种砧木的优势侧重点不同,吉塞拉表现得“早”、“狠”,收益早,回本快,但管理辛苦,需定期考虑换苗或复壮;东茂林考特则“大器晚成”、“稳健绵长”。

       马哈利在山西、陕西、辽宁大连等地应用广泛,抗旱、抗寒性较好;主根发达,固地性好,但毛细根少,不耐移栽;萌生不定根能力较差,不适合压条繁殖;适于微碱性和沙质土壤,不适于粘重土壤;幼树期长势旺盛,结果后逐渐缓和,树势中等;果实个头和均匀度表现良好,但后期硬度欠佳。值得注意的是,马哈利有苦根品种和甜根品种的差异,苦根品种在大连应用较为广泛,甜根品种则在山西、陕西各地应用,甜根容易受蛴螬为害,种植时必须作好蛴螬的防治工作。

      据反馈,兰丁2号早期表现较良好,树势旺、嫁接亲和性强,在早果性、丰果性等方面均能令人满意。但在生产中体现的抗根瘤能力差强人意;并且耐寒性较差,在大连露地不易存活。老吴分析其原因道有二,一是由于树势生长过旺,根系干养分积累不足,组织不充实,冬天就容易冻死; 另一个原因是兰丁2号的杂交母本——先锋,兰丁2号遗传了先锋的特点,开始长树很旺,到一定程度会满树花,树就弱下来了,6、7年的先锋如果是满树花,有经验的果农是不敢往大棚里挪的,必须是有花有营养枝条的才敢挪,挪进去也不能结一些果,要梳花梳果,否则树会死的。

      砧木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这几种,还有很多好砧木尚未提到,敬请各位读者们包涵,笔者尽可能集众家之言,多多考证,但并非一定之言,认知终归会局限于地域等多方面原因。生产中面临的因素千变万化,需要把握整体,还需把握动态,笔者经验欠缺,就不瞎说八道了。



      接下来笔者要谈的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东茂林考特,综合其各方面性状的优劣势,相比于其它砧木,整体不占下风,甚至绝对排得上一线优良砧木。为什么其它砧木都能在樱桃种植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东茂林考特就偏偏没能得以推广?就好比一个艺人,长得国色天香,才华横溢,演技精湛,观众们爱得不要不要的,可偏偏就是不红,为什么?是心志淡薄?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树终归是树,不是人,不会有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的主观意志,成王败寇的命运并非由树本身来决定。


      追溯东茂林考特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自从1987年来到中国,首先在山东临朐和烟台试验应用。

      栽培几年后,发现考特长根瘤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大樱桃刚开始在我国发展的阶段,大多数种植户采用大青叶或本地小樱桃作为砧木,这些砧木如果形成根瘤,对树势的影响较为严重,死树比例较高,于是在大樱桃种植初期的摸索阶段,短期内快速形成了根瘤病是樱桃产业致命病害的认识,行业内几乎是谈根瘤色变,认为根瘤是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于是,在当时的宣传指导下,大量的考特被拔除,园子被重建。考特就这样几乎夭折在襁褓中,在最有希望一炮打响名声的的命运转折点遭遇滑铁卢。

      考特长根瘤情况严重,30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不抗根瘤菌,但根瘤能木质化,随树体生长,根瘤木质化程度加快,会在根瘤上抽生新根,对树体影响不大,小老树比例发生低。当年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三十年砧木,如今依然长势良好,年年稳产丰产。


      如果说“谈根瘤色变”是时运不济,那么接下来的磨难可称得上命运捉弄。

      考特自东茂林试验站引进后,在当时确实启动了一定规模的种植计划,北方苗木繁育场已扩繁出大量考特组培苗。

      后来,在当地试验站,出现了一种与考特性状相近的砧木,关于这种砧木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樱桃选育的;有一种说法是可以肯定不是中国樱桃选育的,而是东茂林考特的变种,因为北方苗木繁育场不可能用中国樱桃去组培;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从北方苗木繁育场出来的都是纯正的东茂林考特,后来在试验站的管理过程中,与一种从中国林科院带来的苗子,混为一谈了。

      总而言之,这种来历难考但后来在临朐形成了一定气候的砧木,就是临朐考特。

      临朐考特有显著的优势,丰产稳产,树势强,果个大,产量高,售价好,效益不菲,很快在当地的推动下在樱桃砧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若说孪生兄弟两个,弟弟有弟弟的特长,哥哥也必然有哥哥的优势,性状相近也各有优劣,为什么二者的结局却是如此令人唏嘘,一个盆丰钵满,一个困于一隅。

      这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兄弟两个,一个聪明机智,反应灵敏;一个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师父把机灵的挑走了,一开始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着每一次机遇差异的累积,两人逐渐成长得大相径庭。

      临朐考特比东茂林考特果个要大,成熟稍早,故而能卖更高的价格;东茂林考特更为丰产。临朐考特在平地和大棚表现更好;东茂林考特根系更为发达,抗灾能力强,能上大山。临朐考特易繁;东茂林考特难繁,但三十年树体株产300斤仍不见衰退之势的表现,却是任何一种砧木难以望其项背的。

      有位果农朋友说,宁死树,也要早产,穷,耗不起。这或许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方向。总体来说,一个以锐利的反应征服了大众,一个则以其独特的内在魅力和厚重的沉淀感令懂得欣赏它的人情有独钟。

      难繁,是导致其坎坷命运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自身原因,但这并非不能克服的困难。

Story

       给大家插播两条小故事,独立战争时期的缅甸,人民生活十分穷困潦倒,僧团也不例外,僧人们饿得奄奄一息毫无气力,而励精图治的长老们,用身体趴在地上,以减轻饥饿带来的虚弱感和疼痛,在这样的境况下,完成了三藏的背诵和校对。还有一则故事,在泰国,年代不详,有一位出家后还俗的居士,结婚生子,生活中仍能持守五戒,遭遇了饥荒,地里长不出粮食,邻居们只能靠捕鱼和打猎维持生计,可是这位居士不愿意破戒,最后因为实在没办法找到食物,而导致自己的孩子活活地饿死了,后来,这对居士夫妇在逃难途中因为宿业而被强盗杀死。他们最后得到了什么?——在后世中因为戒行的力量而见法。历史上,为求法、践法和传法历苦弥坚乃至付出生命代价的高僧比比皆是。除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定信念之外,有一个原因,世人皆知,是为利益。佛法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而绝不是名闻利养的利益。品尝过佛法果实味甘的僧人们,深刻地明白,佛法的利益,远在在生命之上,因此会不惜代价地求法、践法和传法。

      无论是这个关于佛法的故事,还是东茂林考特的传奇命运,说到底,人选择了什么,也就得到了什么。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一切的付出,一切的得到,不是巧合,只是因缘和果。

 

ABT邱园丨樱桃正当时,莫负好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