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能力的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元认知的提出,帮助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并把握学生自主与有效学习的实质。因此,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元认知理论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认知概念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认识主体的知识,包括自己与他人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认识;关于认识任务与要求的知识;关于认识方法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 是在从事认识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元认知监控 指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的三个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产生准确的元认知体验; 准确而积极的元认知体验,有利于有效地实施元认知监控; 有效的元认知监控,有利于产生积极的元认知体验并获得更丰富的元认知知识。 对学生来说,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己、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的认识,来准确地体察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有效地发展自己。而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控制,以求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学业成绩好;反之亦然。 国内外的学者对学生在阅读、记忆、写作以及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中的元认知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一种新的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其中智力的成分理论指出,智力含三种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在三种成分中,“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他指出,“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概念体系中,元成分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基础。” 我国知名学者董奇则指出,自我监控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致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发展自我监控无疑是人类个体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应当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的不足之处 元认知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概念 依照Flavell和Brown对元认知的定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关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调节;Yussen认为,现有的元认知的定义是开放的定义,而非封闭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元认知的概念及理论应该将会有所发展。 2.评定 首先,在使用自我报告法时,很难将被试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区分开来,而后两者是很关键的混淆变量。其次,评定之间的一致性问题。Karen等于1990年对生成策略、词列发生、散句的组织、回避作业的难度四种评定手段进行了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每种评定手段对于它所评定的内容来说是有效的,但不同的手段评定的是不同的内容,即评定之间是不一致的。这使得一般的元认知结构难以评定,且不同研究的结论之间难以进行交流。 有人认为,元认知的评定是当前元认知研究中最薄弱的领域,而它又是元认知研究极为关键的领域,因此,为了促进元认知研究的进展,应发展新的、更可信、更有效的评定方法。 3.研究范围 综观已有的元认知研究,大多是在认知领域内进行的,这反映了元认知研究中存在的一种思维定势:将元认知研究局限于认知领域之内。元认知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思维定势,走整合的道路。并且,元认知要真正地融入教育心理学之中,并对教育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就必须与个性因素,尤其是动机相结合。所喜的是已经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M.Pressley、J.Archer的研究均表明,元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策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可以进一步对元认知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这方面的研究将对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
|
来自: shelly0214 > 《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