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山石雕刻设计

 率我真 2019-01-12

众所周知,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乡,它有悠久的收藏品鉴文化与工艺流派传承,以色泽柔美艳丽,质地通透温润而著称。近些年随着寿山石的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福州市对寿山石矿的开发和利用实行保护性开采,禁止乱采乱挖及其他破坏性开采。

因此,对寿山石进行艺术创作,也必须考虑尽可能的保料保色,记得潘主兰大师曾将艺术创作归纳为手、眼、胆。“手”者勤练技法,通过心手合一达到完美艺术效果,“眼”者不断提高艺术气息,让作品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胆”乃惠心与智巧,遵循寿山石传统工艺特点,又能借鉴书画文玩的艺术风格予以创作,需要艺人们巧妙利用原石的形状、色彩、纹理变化,顺应材质本身的质感和色调,巧妙地安排工艺,达到自然美和工艺美的完美结合。

一、注重因材施艺,巧妙依色取俏

田黄石呈卵状和不规则形状,有厚薄不一的田黄皮,且田黄资源枯竭,异常珍贵,大多以克计价,故以尽可能要减少克重损耗,我尽可能的利用皮色,采取薄意和浅浮雕技法来雕琢,而寿山石名贵石种日渐开采殆尽,而依形赋工更能保留材质的价值。

古人云:“一相抵九工”,相石是艺人的技艺、经验、慧心与审美的集中体现,往往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与否。构思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与石料质色形之相适应的题材,既要表现创作者的雕刻技巧,又要表现作品的意境,而成为有书房文化气息的艺术品。

在石雕创作中何以做到审形、度色、去瑕、赋工,以适合雕刻人物的石材的相石为例,人物造型设计时,要以人物为主体,多以“巧”为一大特色,巧妙安排,随形走刀,依色取巧,旁边多点辍古兽、童子、山岩作为衬托和互动,赋予寿山石生动传神,灵巧多变的艺术生命力。

二、讲究造型布局,重视整体效果

所谓布局就是石雕创作中作者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远近疏密取舍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因此在石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大胆布局,用心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作品的极致的艺术生命力。

圆雕,是寿山石雕最重要的表现技法。圆雕又被称为立体雕, 观赏者可以完整的欣赏到作品的各个部位的动态变化。人物、造像、狮兽是笔者圆雕创作中较为常见的题材。圆雕的人物题材更注重其面部神态,故而形体动作才能显得生动传神。

圆雕的前期第一道工序塑形是最作品的主要灵魂,要有典正之风范,切不可因为保料惜材让形感欠缺。我创作的寿山石圆雕作品《寿星童子》作品饱满立体,寿星与童子神态生动活泼,衣褶流畅细致。鉴赏和传承寿山石圆雕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薄意”,虽为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但它与其他传统石雕技艺一样秉承乃至极好的实践与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审美观念与原则。

探讨“薄意”雕刻艺术的审美原则与历史价值,是与当下对寿山石雕刻乃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扬的探索紧密联系着的,打破一切固有或已有的形式甚至理念,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在创新上别出新意,取法多样,切不可一味墨守成规。

三、强调神形兼备,追求意境神韵

一首诗,一福画.一桢书法,其艺术成就,品味的商低,常常需要通过其思境的高下来判断。寿山石雕刻设计也是—样,纵观中国明清寿山石艺术作品都不难从中发现古代雕刻者对意境的追求。那么从雕刻创作的角度来看,意境就是指“雕刻的情调表现的形式与内涵,是格调,是气息,是立意、是个性,同时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象征。

唐代诗人王昌龄对诗歌提出了“物境”“情境” 意境”的“三境”概念。寿山石雕刻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三种层次,即“物境”指雕刻侧重讲的是寿山石材料的客观物象和石质巧色形体的表现,是表达创作者创作思想的媒介。“情境”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特定的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情感。“意境”指作品的情调、个性、品位、立意、灵魂等使其更能真正传达创作者的内心感悟和心灵超越。

要怎样才能因寿山石质色的美丽而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呢?首先,要要有真挚美好的创作情感,意境出自雕刻创作者的心中,深入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师古而不泥古,从于心际,取法多样,工艺才能精进深远。

结语

寿山石雕刻是一门特殊高深的艺术,是集造型、色彩、技法和审美为一体的综合体现,—件好的雕刻作品要从材质利用,形体把握以及气韵及趣味性等形式表现。它要求寿山石雕刻者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深入其理,自成法度,超出象外,才能创造出精美传神的寿山石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黄昌福,原名黄细俤,1973年生于福建连江。寿山石工艺美术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师从王孝丰,擅长刻圆雕,薄意,尤喜欢田黄寿山石雕刻。现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理事。被誉为最具收藏价值的青年雕刻风云人物,福建省青年雕刻名家。

2014年作品《其乐融融》获得第十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银奖;《寿星童子》荣获金奖;

2015年作品《抱春园》荣获第五届中国辽宁四宝文化艺术品博览会银奖;

2016年作品《泛舟》在“第二届青年雕刻名家”评审中荣获银奖;作品《悠闲自得》荣获金奖;

2016年作品《荷塘清趣》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铜奖;作品《中华魂》荣获金奖;

2017年作品《笑口常开》在“最具收藏价值的青年雕刻风云人物”评审中荣获银奖;作品《节节高》荣获金奖;

2017年作品《神龙杯》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荣获金奖;

2018年作品《其乐融融》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作品银奖;《母爱》荣获金奖。

撰稿:匠人百科-闻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