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唐,本名堯,字印陶,學者稱為式祁先生,惠安縣第二區塗寨後蘇鄉(今螺陽鎮崧光村後蘇)人。生於淸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年),卒於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享壽七十四歲。前清俊士。 先生賦性耿介,胸襟豁達,為人謙恭自牧,急公好義,不忮不求,淡於名利;為文氣壯体密,理膀於辭,博識卓見,造詣深湛,持論精闢,脱俗警世,著作甚多。著有《惠安鄉土誌》一書,現已無從蒐集。另有詩集《惠安古籍新詠》行世。生平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嘉惠後學青年,建樹良多。計:
創立守欽學堂
杜先生鑒於科舉廢除,但國家、社會不可一日無教育,乃於清光緒廿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自資在家鄉創辦守欽學堂,遠近負笈來求學者甚眾,成就者亦不少。其生徒出校後,多在泉屬各縣擔任教育工作,對於提高地方文化水準,貢獻至鉅。迄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呈由縣府改為縣立崧光鄉示範中心學校。
講學吟香山館
邑内富紳陳益隆號號東,慕先生品學,特於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在城中築一吟香山館。聘先生住館講學。除陳家子弟受其教導外,全縣優秀青年,紛紛自動請列門牆者甚多,一時學風甚盛,桃李滿縣成蔭。至為各地人士所景仰。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鼓浪嶼英華中學,慕其品學,特敦聘為專任國文講師。
倡辦全縣圖書館
式祁先生因鑒惠安百年來文化較前退步,青年學子欲求高深學問,常以無書可供閱覽爲苦,乃於民國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自费在城内建築一圖書館舍,定名篇惠安私立螺陽圖書館,將自己一生所珍藏及收集之圖書,全部捐充該館爲基本圖書,以促進本縣之文化水準及嘉惠青年,後又捐獻歸公,改名惠安縣立圖書館。館中藏書八千多冊,杜唐先生捐贈者列下,計: 司馬遷之「史記」,班固之「漢書」,范曄之「後漢書」,陳壽之「三國志」,梁劉勰之「文心雕龍」,唐陸贄之「陸宣公集」,唐韓愈之「昌黎詩文集」,唐虞世南纂輯之「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唐鄭覃編纂之「唐石經」,唐杜佑之「通典」,宋鄭樵之「通志」,元馬端臨之「文獻通考」,宋司馬光之「資冶通鑑」,宋呂祖謙之「東来博議」,宋王安石之「王荆公詩箋」,宋黄庭堅之「山谷内外集注」十七卷及「山谷詩全集」,宋曾鞏之「元豐類稿」五十卷,宋蘇軾之「蘇文忠公詩集十二冊」,宋朱熹之「朱子全書」三六冊,宋姚鉉編纂之「唐文粹」一百卷,宋謝枋得評注之「文章規範」十卷,宋左圭纂輯之「百川學海」、「宋元明學案」、明方孝孺 之「遜志齋集」二十四卷,明張溥纂輯之「漢魏大朝一百三十名家集」四十八冊,明毛晉編纂之「宋六十名家詞」三十冊,明吳琯編纂之「古今逸史」,明陳繼儒編輯之「寳顔堂祕笈」四十八冊,明末「顧亭林文集」二十四册,清蔣良驥之「東華錄」,淸吳曾褀編纂之「涵芬樓古今文選」十卷,淸嚴可均纂輯之「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百冊,淸徐乾學之「讀禮通考」四十冊清盧文弨校定之「抱經堂叢書」一百冊,清袁牧之「隨園詩文集」三十六種六十冊,清李調元纂輯之「涵海」四十冊,清阮亨篡輯之「文選樓叢書」一百冊,及漢劉向校定,高誘注之「戰國策」三十三卷大冊,與中外名著數百種,都是當時影響青年的良好書籍,筆者親承師澤,受惠良多,爰將記憶所及錄出。
按:一個讀書人,能將其生平粒積,購置珍藏的書籍,全數貢獻大眾,誠屬難能可貴。金錢價值固不多,意義却非常重大。假如社會各階層人士,尤其是富有資產者,能本斯旨行事,把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則福利大眾事業,不患其不能,不成,不廣而大之也。 附: 杜復欽,杜唐先生第三子,1912年9月生。幼就讀於其父創辦的守欽小學,初中入立達中學,1932年考入廈門大學,畢業後考取嶺南大學研究生。1951年任航海專科學校副教授,1954年任福建師範學院副教授,1970年起任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子、中子彈、中子星和黑洞》、《計算機技術名詞及其英文縮寫》、《中學生物理詞典》(部分條目)。並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