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孝公嬴渠梁的领导艺术之七

 孤石一仞 2019-01-12

七、思虑周全,韬光养晦

嬴渠梁作为秦国国君,还具有许多优秀领导共同的一个特质,那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显然是他的老对手魏国国君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在对待商鞅的问题上更是天壤之别。

 

经过单人独骑到秦国军前救师这一事件,嬴渠梁便开始对商鞅留意,特别是给景监的提醒,针对商鞅三条措施“拖人,保人,防人”。足以证明,嬴渠梁具有非常敏锐的嗅觉,他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商鞅,也就是魏国丞相公叔痤身边的侍从不同寻常,很可能会对秦国构成威胁,但是他在对商鞅防备的同时,也存有私心,就是想从敌人的阵营中将这个人才挖过来给自己用,虽然他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他已经开始伸出了利爪。
 

相比之下,当时的魏王就显得迟钝的多,面对托孤大臣公叔痤临死前的紧急求见,他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将老丞相的临终遗命当做一回事。直到二十多年之后,商鞅率领秦国在河西之战中,一个时辰的时间将魏国的精锐部队全部消灭之后,他在惊慌失措当中,才想起当初老丞相的嘱托,又有什么用呢?虽然当初庞涓对商鞅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终究因为商鞅对庞涓的主张不认同,最终逃离魏国,正是魏国的连连失误,才成全了秦国,这可真是有心人天不负心。

 

第二个例证就是秦国训练新军,保密措施相当的严格,表面无声无息,但是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士气和战法创新都被秦国上上下下包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这种韬光养晦的措施,让外界摸不着头脑,更没有办法制定相应的措施。相对于韩国声势浩大的训练,真是天壤之别,以至于连韩国的丞相申不害都做出错误的判断,竟然说,商鞅的变法强秦就是为山东六国养了一头肥猪。而韩国的大造声势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而秦国直到与魏国开始战斗之后,魏国都没有摸清楚对手的底细。

 
 

河西一战,各国才知道秦军已是天下无敌,当然商鞅变法之后,中国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国利器,不可示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低调,就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外衣”。这是嬴渠梁和商鞅留给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
 

 

第三个例证是秦孝公嬴渠梁与商鞅在面对老太师甘龙等复辟势力时,不说变法只说强秦,只说新政,虽然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但是真是这种策略,达到了求同存异,保全了老太师甘龙等人的面子,达到了软化矛盾和冲突的目的。

 
 
    应该说现代的商界,对于这一点理解的比较透彻,就是“借壳上市”这种手法的运用。当然在营销领域里,有很多产品或者商品模式经过精心包装之后,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如同带糖衣的药片,看懂了这些,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接下来就是在各自的领域、行业和岗位上,如何得心应手运用的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