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这样给孩子读书,累趴自己还“毁”了孩子

 喜杨杨emily 2019-01-13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在亲子阅读这件事儿上,我是不是过于勤快了?每天孜孜不倦地陪小川看书,有时一读就是2个小时


说起来,我这个疑问,来自对张丹老师家果果的观察(参加过我们板牙科考营的亲应该认识,就是那位细心有爱又知识深厚的金牌带队老师)


果果只比小川大半岁,却已经可以独立阅读。反观小川,虽然也认识了不少字,但看书还是要粘着我和川爸,要我们讲给他听,独立阅读的热情不高。


我一直觉得,从亲子阅读到孩子的独立阅读会是一个特别自然的过程。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伴随孩子长大、认知能力提高,他不再需要我们的帮助时,就会开启独立阅读之旅。


但现实告诉我,这事儿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仔细回顾了一直以来的阅读模式,买了几本有关阅读技巧的书,还在网上查了不少的资料,终于弄清了问题所在,并在摸索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小川开始有些转变。



国象俱乐部休息的时候,小川自己拿本书自己看


现在,我把经验写下来,分享给正在为这事儿犯愁的姐妹。


拒绝独立阅读的两个原因


一是,识字量不够。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拿到一篇英文文献,放眼望去全是不认识的单词,任谁也读不下去。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识字量不足,他对文章的理解就是支离破碎的,自然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二是,爸妈参与过多,造成孩子过分依赖。


小川独立阅读的愿望一直不强烈,我是有一定责任的。


和张丹老师深聊发现,他们其实比较“懒”。他们当然会和果果亲子阅读,但频次和时长都比较有限。果果想看书,很多时候得靠自己,因此他有很强的动力去认识生字。认识更多的字又可以看更多的书,动机和能力的良性循环下,果果的独立阅读能力逐渐被培养起来。


相比之下,我的过于勤快、“越俎代庖”,降低了小川开展独立阅读的动机,毕竟听故事比自己阅读容易的多(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讨论听故事和阅读之间的区别,戳这里看全文—>听故事、看书不等于阅读,因为它们都忽略了关键这一步);也降低了他学习生字的愿望,因为没有机会用。


不过,好在问题发现的比较早,且方法总比问题多。现在就来说说,我发现了哪些方法,正在帮助小川在从“亲子阅读”向“独立阅读”过渡。


识字量UP的秘诀


亲子阅读阶段,孩子的语言输入都来自于听。哈佛大学的Thomas G.Sticht博士发现,学龄前儿童的听力词汇远大于阅读词汇。


因此,在帮助孩子从“听书”到“看书”过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孩子从“听懂字词”转变为“看懂字词”。


1. 适当指读,很有必要


亲子阅读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但其实,亲子阅读也是一个孩子识字绝佳的途径。



跟孩子一起读书时,很多妈妈都会进行指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助孩子学习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让他明白“所听即所见”,在文字和发音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而是滑行指读。当我们读一句话的时候,手指是从左向右滑过去的,这样的指读既能强化文字和发音的对应关系,又不会过多地分散孩子听故事的注意力。


2. 抓住日常生活中识字认词的机会


鼓励孩子做个“生字控”。我的方法是经常和小川讨论周围出现所有的词汇,比如广告牌、宣传册、会员卡上的文字、词汇等。有时,我们还会进行比赛,看谁认识的词更多。


3. 系统学习生字词


大量字词的掌握还离不开系统性的识字学习。自己教的话,还得找套靠谱的识字书。我最近在用《四五快读》这套,主旨就是帮助少量识字的孩子,快速开启自主阅读。有孩子可以学习的内容、识字卡,还有专门写给爸妈看的指导手册、方法,和各种识字游戏。



挑本适合孩子的书

1. 兴趣为王


除了字词的积累以外,我们还需要在挑书这件事儿上多下功夫。


最近在看《7 Keys to Comprehension: How to Help Your Kids Read It and Get It》,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没有不爱看书的孩子,只是你没找到他真正爱看的书!


所以,想让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得用孩子喜欢的书激发他独立阅读的动机


小川一直很喜欢小汽车,我买了不少汽车主题或者以汽车为主人公的绘本。比如,之前给他买过一套《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工地上的车”绘本。




这几本书,小川读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看不腻。里面的起重机、推土机、挖掘机都是他特别喜欢的,有一段时间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考虑到他对情节如数家珍,我就开始有意识地鼓励他自己去读。因为实在喜欢,他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自己捧着书在飘窗上坐着,看得津津有味。


2. 桥梁书


有一类书,专门承担着帮助孩子实现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的功能,叫桥梁书(bridge book),它是一种介于绘本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书。


小川最喜欢的桥梁书之一是《花园小象波米诺》。




这套书的主人公是一头叫波米诺的小象。它会搞怪、会幻想、会做梦、会害怕,也喜欢旅行,它的故事特别生动有趣。书的语言也简单,每页就一两句话,字词相对简单。


除了这套中文书,我也给小川买过很多英文的桥梁书,比如大家很熟悉的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 。




这些桥梁书,既保留了绘本的趣味性,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又增加一些简单的文字,在不打击孩子热情的前提下,让孩子开始真正的独立阅读。


爸妈要适时抽身而退


选好了书,孩子也有一定的字词储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我们适时的退出,把阅读空间让给孩子。


像小川这样很依赖爸妈的孩子,我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一丁点儿一丁点儿的退出。这个变化要足够小,小到孩子不会轻易发觉,也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抵抗心理。


具体的做法是,从“妈妈读”变成跟孩子“你半句我半句”的接续读,然后再变成“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段我一段”的轮流读,最后,瞅准时机,抽身而退。


1. 接读&续读


跟小川一起读《波米诺想知道》,我会读到一半故意停下来,假装忘记这个字念什么,一副需要帮助的样子。



我:想知道,为什么小西葫芦是……

小川:绿色的!

我:西红柿却是……

小川:红色的?


给孩子一个提示和前奏,孩子会很乐意配合的。而且,小朋友天生有表现欲的,当他们觉得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很主动来帮忙。


刚开始可能还需要我们的一些演技,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习惯这种接读、续读的方式,会很有默契地接上话。


2. 轮流阅读


一旦孩子愿意读了,我们就可以过渡到下一步,轮流读。


还以小象波米诺为例,在读《波米诺在做梦》之前,我们就商量好一人读一页,轮流读。如果中间小川变了主意,不想读了,我也不会继续读完。


这样的轮流读书持续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后来,我就换了内容更难一点的书,我们俩一人读一段,小川竟也不会觉得吃力。


有了前期的铺垫,我就开始尝试着找机会退出来,让小川自己读了。


比如,他看书的时候,我会悄悄离开去忙别的,一点一点拉长他的独立阅读时间。


再往后,变成我们俩各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坐在飘窗上看,彼此陪伴,但是谁也不打扰谁。过程中小川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可以随时问我,不让生字词成为他独立阅读的拦路虎。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总结下来,帮助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推荐这“三步走”:积累字词;选择合适的书;爸妈适时退场。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有耐心,接受孩子的抗拒和反复,坚持下去,然后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at-is-independent-reading/

2.http://www./article/stages-reading-development

3.http://www./5-teaching-strategies-facilitate-independent-reading

4.https://www./products/read-180/independent-reading-read-alouds.php

5.https:///2018/06/reading-aloud-to-independent-readers-why/

6.http://www.bemidji.k12./wp-content/uploads/2013/11/Small-Group-Activities-Rdg-Growth.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