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亭江王氏

 群nobwtq0z6joi 2019-01-14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过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邪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显贵历史长达数百乃至千年,人才辈出。马尾区的亭江王氏,很有来头,声名远播,颇有来头。


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历史上出现两个著名人物,即“二王”——王有树和王助。所说的王有树(1784—1871年),字乃滋,号植庭,亭江象洋人。曾任福建宁德县和晋江县教谕、永春县学正、四川夔州府(今奉节、巫溪、巫山、云县一带)知府,加道台衔,穿戴花翎。后告老还乡,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修桥铺路,建亭头天后宫;在宫内建怡山院,作为教学场所,为当地培养人才。王有树,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吏部主事,签分验封司,兼文选司。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文选司郎中,补授四川夔州知府,后奏加道员衔,赏戴花翎。翌年,丁母忧回乡。告老还乡后虽年迈,可伸张民族正义、捍卫祖国领土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不减。咸丰三年(1853年),办福州团练。同治二年(1863年),办海口团练。同治五年(1866年),英国教士要在亭江闽安镇登高寨建屋,有树以其“地势高巍,遥瞰海口,北岸炮台在其下,实占要害”,极力反对,英人不能得手。过两年,又有英传教士要强买闽江口川石岛山地建别墅,王有树认为“川石岛为闽江口咽喉之地”,更不能授人以险,因而联合“嘉登(今琅岐)、合北(今亭江、头一带)的士绅具呈请阻”。又回乡组织团练,率闽江口民众奋起抗阻,要赴川石岛与英传教士理论,英人不敢贸然从事,乃放弃租占。于是,“海滨一带久无他族逼处者”。在象洋村留有马尾区最大的民居———王有树故居,坐落在亭江镇象洋村卧牛山南巷,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故居三进五间,外有风火墙,内有前厅、大厅、后厅,左右各有前厢房、后厢房,有3个天井;两边有披榭、回廊;后有花园,还有假山鱼池,人称“花庭”。


而王助(1913—1941年)亭江象洋人,早年就读海军办的马尾艺术学校,在校接受革命思想。1931年夏,他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远东大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任闽东北游击区政委。1936年被闽赣省委任命为闽东北分区党委书记,领导反“围剿”斗争。1938年,任新设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1939年7月,王助当选为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9月,省委创办武夷干校,他任校长。1941年9月2日,他在领导闽北抗日游击战斗中,在建阳东坑头遭遇土匪,突围时牺牲。为纪念这位革命先驱,当地政府在亭江镇象洋村建有王助纪念馆,内陈列实物、图片、文字等,展现王助的生平事迹。


从地理位置而言,历史上唐代亭江镇属闽县晋安乡的“合浦里”和“海滨里”,解放后后曾有个海滨学校,就是为了不曾忘记的历史。宋时属闽县晋安东乡的“合浦北里”和“合浦南里”。元、明时期不变。到了清代,“合浦北里”改为“江右里”,“合浦南里”改为“江左里”。民国时属闽侯县2区(闽安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闽侯县第3区(马江区),1962年后属福州市郊区管辖,为亭江区公所,后改为“亭江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改“乡”为“镇”,镇人民政府设址在亭头村的旧“怡山院”里。


亭江镇的人文历史悠久,早在宋代的时候,长柄村就已经有“铁冶场”和“窑址”,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在长柄村设塾讲学,现在留有“铁冶场”、“朱子祠”等古迹。此外宋代的古迹还有闽安镇村的“迥龙桥”和“监镇卫衙门”(元时改为巡检司衙门),东岐村的“东岐山摩崖石刻”,长安村的朱熹题刻。明代的古迹有闽安镇村的“北坛”;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有亭头村的“怡山院”,南般的“北岸炮台”。闽安镇彼岸另有“金刚腿”自然景观,为闽江口三大自然景区之一。

亭江镇山明水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厚实。历史上曾设有“水门炮台”、“南北岸炮台”等,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至今保留完好,有省级文物——马江战役遗址之一的北岸炮台,有始建于唐末、重建于南宋的“沈公桥”,还有“朱子祠”、牛项圣君堂和齐天崖山寨、辛亥革命烈士林述庆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亭江炮台旧址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北岸炮台。位于福州城东34公里处闽江下游马尾区亭江镇,与长乐县象屿村南岸炮台隔江相望。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道光三十年(1850)林则徐重修,光绪六年(1880)再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战期间,炮台遭破坏,光绪十一年修复。炮台为三合土质,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山巅主炮台、山边前沿炮台、江边岸炮台,相互之间有沟通的隧道。主炮台为半圆形,内设一个炮位,直径3米;前沿炮台呈凹形,内有3个炮位;岸炮台呈长方形,长47.8米、宽12.1米、高4米,设5个定向炮位。亭江镇背山面水,交通便利。最高的山是在香炉自然村的双髻山,海拔666米。最大的溪流是源于大北岭天马峰的白眉溪,自西向东,至闽安镇,称邢港,过迥龙桥,汇入闽江。闽江在亭江镇境内流长12.5公里,长安至亭头7.5公里的江面是天然的深水港(水深15米多),可泊3万吨级的轮船。闽安、亭头等村皆设有码头,距福州市区30多公里,有汽轮可通。104国道穿境而过,亭江镇设有车站,往来于福州、连江、闽东各县以及浙江等地。


亭江镇地灵人杰,文化积淀丰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南宋右丞郑昭先,明左布政使林硕,清著名知府王有树,近代词人王允,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革命先烈王助。宋理学家朱熹、状元郑性之、明工部侍郎董应举也在亭江留下足迹。亭江镇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闽安迥龙桥(唐末)、亭江炮台(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闽安巡检司衙门(宋)、东岐山摩崖石刻(宋、清)、亭头怡山院(清)、林述庆墓(民国);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长柄铁冶场(宋)、长柄窑址(宋)、晦翁摩崖石刻(宋)、闽安龙门摩崖石刻(宋)、状元帽摩崖石刻(宋、明)、郑岐峰家族墓(元)、林硕墓(明)、塘湾民城遗址(明)、长柄朱子祠(明)、东岐黄氏宗祠(清)、林述庆故居(清)、虎头山清军义(清)、牛项真君堂及齐天崖山寨(革命纪念地)。豪华别墅林立的亭江镇象洋村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现存马尾区最大古民居——王有树故居。故居在象洋村卧牛山南巷,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故居三进五间,外有风火墙,内有前厅、大厅、后厅,左右各有前厢房、后厢房,有3个天井;两边有披榭、回廊;后有花园,还有假山鱼池,人称“花庭”。老屋正面极宽旷,石板铺的地坪,原是为收成时晒谷用的,当年正前面看去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亭江镇象洋村王氏是开闽王王审知后裔,这座古民居自清朝以来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知名人物。


从亭江王氏而引言,中华王氏,伟绩丰功兮盈史家之载记,锺灵毓秀兮萃天地之芬芳。励志争光,沐风雨而勃发;忠心兢业,遍赤县而亨昌。盛史世间颂,芳名天下扬。妙哉王氏。上中下三横,天地人一体;顶天立地,我为柱梁。横竖都是杠,正反皆为王。朝臣多耿直,简籍尽华章。若非造物有意,定是仓颉相将。 古哉王氏。史追炎黄,流派浩浩;名列魁首,族群泱泱。姓源姬妫子,脉衍黄河流域;祖溯炎黄裔,芳传中原诸方。煌哉王氏。帝王世胄,伟绩昭彰。十余地立国兮,山川钟灵秀;数百年施政兮,史册耀篇章,审知挥旌〈10〉,闽国肇基谱华章。贤哉王氏。雄才大略,社稷股肱。三槐世泽,后代公侯显赫;两晋家声,子孙世代荣光。文哉王氏。诗家墨客,风翥龙翔。君不见,西汉王褒〈21〉,辞赋名篇谁与比;东汉王逸〈22〉,文学巨著好文章。武哉王氏。封疆大吏,卫国骁将。君不见,战国王翦〈31〉,三代主帅兮秦灭六国功勋大;东汉王霸〈32〉,云台名将兮抗击匈奴锐气张。能哉王氏。书画理数,医农工商。人才济济,勋绩洋洋。历史悠久,人文厚长。追源溯本,励志图强。岁值新春,时逢盛世;前程锦绣,大道康庄。看后昆蔚起兮才高德厚;欣族裔振兴兮龙舞凤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