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末群雄有哪些劣势最终 被起兵最晚的李唐政权一一扫灭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1-14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父子正式宣布起兵反隋;七月,3万大军从太原出发攻打长安,正式加入了群雄逐鹿的乱局之中。虽然有惊无险的占领了富庶的关中地区,但毕竟起兵最晚,环顾左右,全都是图谋帝业的割据势力。比较大的实力是:

割据陇右的薛举父子

薛举父子的根据地虽然是原来的隋朝牧监场所,又是防备突厥和吐谷浑的要地,所以战马优良,多精兵骁骑。起兵不久就号称30万,“将图京师”,兵锋甚锐。强大的军事力量,明显超过了李渊父子。但是陇右地区经济落后,远不及李渊父子占据的太原、河东和关中地区富庶。薛举虽然勇武过人,但起兵前不过是个校尉,社会影响微乎其微。加之粗莽好武,起兵后非但不注意安抚人心,反而“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之,杀人多断舌、割鼻,或椎持之。由是人心不附”。其子薛仁杲号称“万人敌”,生性更加残暴,专门搞以醋灌鼻、猛火烧人之类的酷刑。《旧唐书》记载:“薛举父子勇悍绝伦,性皆好杀,仁杲尤甚,无恩众叛,虽猛何为?”

依附突厥的刘武周

刘武周麾下又有宋金刚、尉迟敬德等猛将,部队战斗力很强,一度占领了李渊父子赖以起家的太原城和河东地区,威胁关中。但刘武周所部“以掳掠为资,军无蓄积”,一旦被拖入旷日持久的长期战争,很快就被拖垮,很难重新聚拢成军,形成战斗力。后来的战斗也确实如此,刘武周的主力还没有与李世民交锋,就因缺粮撤军,李世民乘胜追击,“一昼夜行2百余里,一日八战,俘斩数万人。刘武周等人只好投奔突厥,不久被杀。

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

王世充虽然战败了声势浩大的瓦岗军,但他“僭即皇帝位”,建国号“郑”,但他政治上腐败无能,“见人心离散,乃施以严刑,家一人逃者,无论老少皆牵连受戮”。加上瓦岗旧将徐世勣拒绝投降,死守黎阳仓等地,导致洛阳严重缺粮,城中人相食,人皆体肿而脚弱,枕倚于道路”,如此地步,失败自不待言。

称雄河北的窦建德

在河北建立夏政权的窦建德始终保持着朴实而勤奋的本色,“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他还“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因此窦建德颇受民众拥护,军队也很有战斗力。但他的性格刚愎自用,先是听信谗言先后杀了大将王伏宝和“好直谏”的宋正本等人,在作战过程中又不听部署和妻子的规劝,一意孤行,受到李世民的骑兵突袭,战败被俘。

反倒是李渊父子尽管也靠造反得天下,但显赫的身世,同样关陇集团的出身,让他们迅速得到了各地士庶地主的拥护。李唐政权建立之初放弃征战中原,集中力量控制了关中和巴蜀,得到了充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方稳固、社会安定,很快就在群雄逐鹿中获得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