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

 天道酬勤之人 2019-01-1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在做,孩子在看。

——乔木(作者)

01

“你碰到我家孩子了!”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在微博上传开——

视频中一个中年男人对着女安检员推搡辱骂,起因是这个男人带头从安检门绕过不想过安检,被人家女安检员劝阻。

没曾想这位父亲竟对女安检员推搡殴打,口口声声说安检仪碰到了自己孩子。

他年幼的女儿被吓到,只能在一旁扯着父亲母亲的的手怯怯的发声:“你们别再吵了。”

可是,小女儿的声音却被淹没在父亲的谩骂指责声中,无人在意。

多荒谬,你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在那里“冲锋陷阵”,却做着让孩子都看不下去的事情。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没错,而言传身教就必须要身体力行,绝不仅仅只靠嘴上功夫。

为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更重要。

《世说新语》中有则小故事:

东晋名士谢安的夫人经常会教育孩子,但谢安从来没有这么做,安心当个“甩手掌柜”。

于是夫人很不高兴:“怎么从来没有见你教导过孩子们?”

面对这个直击灵魂的发问,谢安却云淡风轻地笑道:“我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孩子呀。”

这句话,让很多父母掩面羞愧。

无独有偶,六百余年后的北宋也出了这样一位“身教重于言行”的实践家,他就是《三字经》中那个“苏老泉,二十七,使发愤,读书籍”的文学家苏洵。

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最终把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连同他自己都送进了“唐宋八大家”的席位中。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在做,孩子在看。

02

父母的影响有多大?

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父母们的榜样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时候,父母的脾气都好,父母从未打骂过孩子。想来想去,我想不出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坏的东西。”

的确,孩子一出生,睁着懵懂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当一个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虚伪、阴险和无赖,完了你还要求他真诚,善良又上进,梦想着“歹竹出好笋”。

可要点脸吧!真当你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前段时间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有位年轻的姑娘被一个八岁的男孩“袭臀”,姑娘鼓起勇气上前告之,却不想男孩的妈妈恼羞成怒,辱骂姑娘“长XX样,还摸你XX,没给人摸过!”不仅如此,这位妈妈对姑娘竟然还动起手来,真不知是谁给她的勇气。

孩子错了,作为一个母亲,也是一位女性,却做出如此没有教养的行为,着实令人堪忧。

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03

德阳安医生的遭遇也印证了这一点。

原本,安医生过着闲适平淡的生活,有相爱的丈夫,可爱的女儿,受人尊敬的工作,只是和丈夫去了泳池馆游了一次泳,一切都毁了。

因为在泳池里被两个男孩冒犯,安医生要求道歉,不想两个男孩子不仅拒绝道歉并朝安医生吐口水做鬼脸,作为一名丈夫,安医生的老公看不下去就冲过去将男孩往水里按。



可随后男孩的三名女性家属趁安医生去更衣室的空当对安医生施暴,极尽羞辱之事,事后经过警察协调,安医生的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

“叔叔和阿姨的感情好,所以很激动地冲上去打了你。”

可没想到第二天,男孩的家长不依不饶闹到了安医生单位,让领导将她开除,并联合当地微博大V煽动舆论,在网上“兴风作浪”。

五天后,因不堪压力,安医生选择在自家车内服用了近500片安眠药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安医生走了,她的丈夫却不知道该怎么和5岁的女儿解释她的离去。

身为一名医生,她很清楚服用安眠药自杀究竟有多痛苦,可是,她还是这么做了。

因为现实的痛苦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这与电影《伊甸湖》何其相似。

电影中热恋中的幼儿园老师珍妮与男朋友史蒂夫来到美丽的伊甸湖,原本计划在这儿度过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周末,但是被一群没有教养的少年给搅乱了。

一番口角冲突后,两人的食物以及车钥匙不翼而飞,没有办法,他们只得徒步前往镇上求助,结果最终却被这群孩子和孩子的父亲虐杀致死。

“只是孩子,他们还只是孩子。”

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可这句台词多么耳熟。

这些孩子,从无知暴力的父母那里继承了邪恶的种子,在这个无视道德法律的小镇上生根发芽,最终壮大,罪恶是就这样被代代传递下去。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让人不寒而栗。

04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

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作为孩子生活环境中的领路人,父母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读《傅雷家书》,能很清楚地看到那一封封家书的背后道不尽的是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倾注的心血。

他和孩子谈文学,聊音乐,立身立心,风骨气节。

真正的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

有些话,不在笔尖,而在心间。

这两个孩子是他和妻子两个人最伟大的“作品”。

在他们的教导下,最终儿子傅聪成为了著名钢琴大师,而女儿傅敏则是一名优秀的英语特级教师。

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个父母做到呢?

当你在玩手机刷抖音时,你却要求他读书练字。

当你在外面和人争吵打架时,你却教导他与人为善。

当你在小贩那儿占了便宜时,你却告诫他吃亏是福。

……

站起来要比孩子高,蹲下去要和孩子一样齐。


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曾说过。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勾起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他们继承了不好的传统。”

事实确实如此。  

追本溯源,很多父母是因为自己成长在不好的“原生家庭”中,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从父母那儿学到的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然后又潜移默化地重复在自己孩子身上。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其实是“熊不过三代。”

真正的名门世家都是经过几代人的熏陶浸染,才有大家之风,而不良家风也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才得以滋生繁衍。

因此,父母需要学习的不仅是育儿,还有育己。

你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就藏在父母的日常的教养中。

所以,穷养富养都不如你有教养,不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求你在孩子面前可以“俯仰天地,问心无愧”。

*本人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