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碰就传的Huawei Share3.0真特别好用吗?

 一叶知秋6012 2019-01-14

【PConline 应用体验】每当我想把手机里的照片、文件传到笔记本电脑里的时候我就特别纳闷,你说现在的无线技术这么发达,我们上网不再用网线,耳机和音箱也都支持无损格式的蓝牙音频传输了,甚至就连我想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手机里的时候,用手机贴到相机上就能完成。那为什么到了笔记本电脑上,每次传点东西还必须找一根数据线才行呢?

其实在我没接触到华为最新款的Matebook 13笔记本之前,我还不真知道这个问题早在去年11月份就被华为给解决了,当时华为在发布会现场用一台华为MateBook 13笔记本和Mate20手机展示了Huawei Share 3.0“一碰传”的快速无线传输体验,相当新奇。

而今天我就要实际体验一下这个Huawei Share 3.0,看看它究竟是不是一个能改变当今笔记本数据传输方式,让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的“黑科技”。

现在华为推出的新款笔记本(例如MateBook 13笔记本)会在C面右下角标配一个“Huawei Share”的NFC标识。而目前支持NFC且搭载EMUI9.0系统的手机(例如华为Mate20系列手机)就可以使用Huawei Share功能,享受“一碰传“带来的幸福感。

无数据线也秒传文件,妙!

GIF

↑Share3.0“一碰传”GIF

手机开着相册的时候,只要一将手机贴到笔记本的NFC感应区域上,还没等我来得及反应,手机上的照片就已经“飞”到笔记本里面了。

GIF

↑“一碰传”GIF2

试了好多照片都屡试不爽,碰一下就传走一张,毫无延迟的感觉。除了能秒传照片以外,手机里的视频也能通过这种“一碰传”的方式传到电脑上,以后传文件终于不用再依赖数据线了。

GIF

相反,手机要是没有处在相册界面的话,手机会将电脑上当前显示的画面截取到手机里去。从实用性方面来讲,这项功能对我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就比如我在打游戏的时候,我习惯把游戏胜利画面截取下来分享给小伙伴,而以前最便捷的方法大概就是用手机摄像头直接拍摄电脑屏幕,再把照片传送给小伙伴,但那个画质可想而知。

在体验了Huawei Share3.0“一碰传“功能以后,我感觉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电脑上有精彩的画面了,我只要一把手机贴近笔记本电脑,那些精彩画面就直接保存到我手机相册里了,不管是发给小伙伴还是传送到社交平台上都省去了大量的时间。

不知道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点好奇了,你说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呢?小白用户初始化设置的时候会不会很麻烦呢?下面简单给大家答疑。

其实简单来说,这个能“一碰传”的Huawei Share功能依靠NFC技术,当手机和笔记本的NFC感应区域接触后就能自动配对,配对后建立的数据传输则依靠华为专利WLan技术实现,在这种无线传输状态下,文件的传送速度能达到30MB/s,传送1000张照片(3MB左右)也只用不到2分钟的时间,1GB视频大约是35秒。

小白用户不用担心,初始化设置步骤相当简单

↑第一步开启手机中的Huawei Share功能

首先第一步要手机上开启WLan、蓝牙和NFC功能。

第二步,打开Mate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管家软件中的Share3.0功能,并开启笔记本的蓝牙和WLan。最后将手机背部 NFC 区域轻触笔记本右下角的 Huawei Share 标签,等待笔记本上出现弹框,点击“确定”,完成手机与笔记本的连接即可建立连接。

除了互传照片、视频以外的一碰传功能以外,笔记本与手机建立连接后,打开华为电脑管家,可以使用 “将文件发送至手机”的功能,这时候你就能电脑上任何格式的文件传输到手机上了。

电脑上传到手机里的文件会被统一管理,默认存储到手机的内部存储/Huawei Share文件夹内,在手机上管理这些文件还是比较方便的。

实测传输文件的时候确实达到了30MB/s的高速传输,传输380MB的文件到手机中大约仅耗时10秒钟。

华为Share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万物互联的生态

通过Huawei Share 3.0我们能看出,在当今让平板、手机、电脑等设备互联互通,让用户感受到更便捷的使用体验是华为首要考虑的事情,华为正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来制定能将万物互联起来的标准,构建一个全场景的应用体验。

就拿目前Huawei Share3.0的实际体验来看,把手机贴在笔记本上就能实现文件互传,且速度还能达到30MB/s,确实打破了手机、电脑等常用电子设备之间的藩篱,而这个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在华为这类厂商的带领之下,悄然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