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教育:不要天才要平等

 阿布的书柜 2019-01-14
在设立诺贝尔奖的瑞典,注重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平。它更重视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   “认为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不好的人请举手。”教室中的学生齐刷刷地都举起了手。这是日本《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所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和初中)时,向那里的六年级学生提问时的情景。这样的反应让该刊记者感到吃惊。他又问:“为什么不好?”一个男孩回答说:“因为强者不顾弱者的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
     始终强调团结合作
     在瑞典,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直被广泛强调。瑞典有基础学校、高中和大学。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就是瑞典人设立的,获得该奖的应该说都是天才。但是瑞典的教育却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平为宗旨,它更重视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
  在瑞典,几乎所有家庭中的父母都工作,孩子从1岁多开始就被送进了离家很近的幼儿园。据说,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瑞典的学校基本没有入学考试,一个人能进入什么学校是由平时的学习成绩决定的。高中的升学率达到98%。各学校学费全免,孩子的学习基本上不受家长收入水平的影响。
  在斯德哥尔摩市一家非常普通的幼儿园,这里生活的72名1~5岁的孩子被编入4个班内。园方特意让大点的孩子和小点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班里,以此培养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
  幼儿园中有19名保育员,其中15名为女性,4名为男性。据说在瑞典有很多没有父亲的家庭,所以男性保育员的作用很重要。
     失业并不意味失败
     当孩子进入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学校后,校方通过让他们与学校附属的残疾儿童班的孩子进行交流及参与班务会的工作,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民主社会。
  教学是讨论式的。比如八年级学生讨论的题目有“应不应该有死刑制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在这种教育下,瑞典人都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瑞典人的眼中,失业者并不是失败者,人们对失业者没有不好的印象。失业者本人也不会有特别的羞耻感。
     成人学校改变人生
     瑞典全国各地有许多成人学校,这些成人学校在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则上20岁以上的人才能进成人学校,在这里学习也是免费的,学校还为学生支付生活费。进入成人学校学习的有各种学生,如30岁左右想上大学的人;为重新就业想掌握专门知识的失业者;讲不好瑞典语的移民以及曾一度放弃了学习的中途退学者等。
  进行这样的再教育当然需要社会成本,但是大多数瑞典人对此并没有异议。
  瑞典的国民支持高福利政策。在美国那样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里,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富翁,而大多数人则被视为失败者。在瑞典人看来,这样的社会太残酷了。在瑞典,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会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
  (摘编自《青年参考》)
  责任编辑 邓明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