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现将其手法复原如下。 推法 推法是在穴位上用拇指外側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按着穴位的皮肤,以固定的幅度向前、向后或来回往复推移,也就是有规律地、轻重均匀地连续直线摩擦,一般情况下,离心的方向为清,向心的方向为补,来回往复为清补。但有例外,如推天河水一穴,其方向是向心的,但是属于清法。推动的速度要比较快,力量的轻重要据患者年岭的大小与体质的强弱而定,原则是不使皮肤发红生炎为度。推肘时,肘蘸点滑石细粉,以取滑利,其他手法有摩擦性的皆同。 揉法 以医者的手指按在操作的穴位上,不离其处而旋转揉动,一般是用拇指或中食两指的掌面揉之,左揉右揉同数,左揉主升,右揉主降,其作用多偏于补,也含有清补的作用。推法用于线状的穴位,揉法则用于点状的穴位者同是最常用的手法。 拿法 以拇食两指或并用中指夹住穴位同时用力卡拿。三字经学派推拿专用于列缺穴,是种强烈刺激的手法,用于发汗、醒神、激活神经、抑制癫狂等治疗。 捣法 屈医者的中指或无名指,以其手背一面近掌之第一指节处,在穴位处均匀地捣打。向离心的方向为下捣,向向心的方向为上捣,向身体左侧的方向捣下为左捣,向身体右侧的方向捣下为右捣。作用在于矫筋脉的拘急或偏胜,总的效能是升降与矫正。如患急喘、实火、惊悸,也可直捣(直上直下捣下),有镇降的疗效。 分合 用医者两手拇指的外侧同时从穴位处向两旁分推为分,用于分阴阳疗法 同时从穴位两边向穴位处合推为合,用于合阴阳疗法。前者分寒热平气血,后者能使阴阳相交,气血和谐,总的作用是和解。 运法 用医者拇指侧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掌面,单用或两指并用(治大人亦可三指并用)循穴位向一定方向转圈回环摩动,或作半圆推动,叫做运法。整圈如运八卦,能开气血食痰火之郁结;半圈如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能调整水火或土的偏胜,总的作用是化郁和调整。 其他 推法中所举的平肝清肺并推法,两穴均是从指根推向指端,中间只隔一个中指,就可以同时并推。如何隔开呢?幼儿手小,医者可以自己的中指隔开患儿的中指,插在患儿食指和无名指之下,以食指垫住患儿无名指和食指之端,同时以无名指隔开患儿的小指,然后以拇指外推,非常方便。 也可以用医者的左手握住患儿的中指及小指,则患儿食指、无名指高出在上,推时用医者右手的食、中、无名指单用或两指,同时推肝肺两脏,节约了操作时间,效果和分别推一个穴位完全一样。 |
|
来自: 游侠vj9zv0xrla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