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hjmhjmhjmm 2019-01-1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出典】  北宋   苏轼 《前赤壁赋》
   注:
   1、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注释:
    徐:舒缓地。兴:起,作。属:通“嘱”(zhǔ),致意,倾注,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少焉:不一会儿。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 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怀,心中的情思。化用《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怀”一句,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屈原《离骚》中指君王)。用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然:忧愁凄怅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何为(wèi)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liáo):通"缭"盘绕。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舳,船尾掌舵处。舻,船头划桨处。
    酾(shī)酒:斟(zhēn)酒,敬酒。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mí)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船。寄:寓托。
    蜉蝣(fú yóu):一种昆虫,春夏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sù):渺:小。沧海:大海。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人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须臾(yú):一会儿,时间极短。长终:永在。骤:马上。
    托遗响于悲风:把箫声托付给秋风。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凄凉的风,指秋风。
    逝者如斯:逝去的就像流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盈,月满。虚,亏,月缺。彼,指月亮。
    卒:最终。消长:增减。消:减少。长:增长。 无尽藏: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适(shì):共享。而苏轼手书《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作“共适”,义同。
    更酌(zhuó):再次饮酒。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枕藉(jiè):相互枕着靠着(睡着了)。枕,枕着。藉,垫着。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咏(赞美)明月的诗句和《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浩浩然的样子,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飘飘然的样子,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我的容色忧愁凄怆,(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三)

  4、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苏轼与客人在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敬爱的苏轼:
 
    您好!读罢您震古烁今的宏章,掩卷沉思,我想我倾慕上了您。
 
    一个不谙世事的多情女子,时常于梦中与您相会。“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哪怕只能成为您的红颜知己,一个匆匆过客,我也愿意。
 
    让时光溯至九百多年前,我想我是您的第二个爱妾,与您相处的时间远超过侍妾朝云的二十三年。陪您寒窗苦读,与您同舟共济,哪怕生活多么困窘,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因为我爱您,在您身边,我体会到另一种人生。
 
    从小您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惊世之才。您懂诗、词、赋、散文,还有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您满腹经纶,由进士考至制科头等,为北宋王朝效力,却“一肚子不合时宜”。您口直心快,让我爱恨交加。何以这样说?还记得您因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因一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在湖州被捕入狱吗?王荆公说您以诗文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而我明白那是因为您忘记了父亲给您起名“轼”的目的,是劝诫您要稳健做人,而不是毕露锋芒。您那时刚步入社会,年少轻狂。
 
    您还记得陈公弼和您给他写的《凌虚台记》吗?过后您不是已经醒悟过来了吗?为什么还如此桀骜不驯,以致一错再错,管不住自己手中的笔杆?“乌台诗案”后,因为在朝廷与程颐的一句玩笑话“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您卷入了多年的“洛蜀党争”。此事难道不该责备您那总爱炫耀才华、好发议论的缺点吗?您为何不像您孩子苏迈那样,做一个天资朴鲁的人?假如您能改正这个缺点,或许您就不会有如此跌宕的人生了。
 
    虽然这样,我想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您,因为您的豁达坦然。记得您因“乌台诗案”整整被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然而出狱后您却一口气写下两首诗,其中四句我印象最深,“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您并没有把挫折记在心里,而只当成是梦,从不追忆,那是何等乐观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您丢官降职,被贬黄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窘迫,然而您并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脱下文人的长衫,穿起农夫的短打,哪怕“俸入所得,随手辄尽”,您也毫无因之烦恼。亲手建造临皋亭和雪堂,您潇洒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自称“东坡居士”,耕田种地,丰衣足食。文人种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您却自号“东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劳动过程中,您善于发现其中的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您努力摆脱困境的束缚,使得“居士”远远超于“居士”本来的含义,使得“潇洒”一词在险阻和磨砺中成为具体。当时,您在黄州成为了雅俗共赏的人,您获得了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赞誉。
 
    遭遇囹圄之难、灭顶之灾的您,能勇于面对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缺陷,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那时的您转变了人生态度,开始懂得收敛锋芒,知道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树干上漂亮的树瘤,石头上美丽的花纹,再美好也都是一种病症;那时的您去掉了不可一世的傲气,去掉了小家子气,变得稳健端庄、虚怀若谷、刚毅坚卓,在努力改造后趋近完美。在黄州废弃的枯井里,您不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是做一切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成就真实的自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您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您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黄州那长江边的赤壁上。可以说,您造就了赤壁;也可以说,赤壁成就了您,成就了您在豪放词派上的巅峰之作。“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您歌咏人生,不必因为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您感慨宇宙,而最后为何却举起酒杯独自领略那美丽的夜晚?是否,在您心中,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而这,这样一种理智,这样一种豪阔,这样一种文人情怀,不也正是我爱您的原因之一吗?自古女子皆爱才。
 
    我爱您,还因为您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您异常喜欢交朋友,并且无所顾忌,可见您的内心盛满真诚,以致原配夫人王弗不得不时刻在屏风后面看着您、提醒您,生怕您结交损友。您孩子般的率真,总爱给人或物乱起名字,给陈公弼儿子陈慥来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在春游没吃没喝时写出这么个便条儿:“需要潘家放错水,更需刘家为甚酥。”此等幽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是啊,在您眼中,人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之须臾,又何必给自己徒添这么多苦恼呢?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难道不是好事吗?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幽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您的可爱。
 
    我爱您,还因为您任职期间的忠于职守,在地方做好了人民的父母官。记得您刚到徐州上任,便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您,不畏艰难,亲临前线,冷静指挥,想方设法将洪水挡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终把洪水引入黄河故道,使其退去。还记得,您由于“洛蜀党争”知难而退,选择了在杭州做官,那时您重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却因为不满西湖现状,说了一句:“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我知道,您有着这么一个信念:一定要治理西湖。于是,您疏通湖底,修“苏公堤”,沟通西湖南北,修筑六座桥,九座亭台,和三座小石塔,用美的情愫打动种水草的违规者,将功利性与审美性很好地结合,使得“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成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诚然,对世人而言,您这种苦中作乐的功夫,您这种对国计民生始终的热情,不仅是一次文学拯救,更是一次生活拯救。
 
    我爱您,爱您那才子的风流,爱您那似水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谁,让您魂牵梦绕?是离世的王弗?梦见“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妻子,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哀怨缠绵的挽歌,唱出的定是您无限的悲恸与惆怅。“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面对您第二位妻子王闰之的离去,您又怎一个“哀思”了得!是的,您在文字中歌颂得最多的还是您的那位侍妾--朝云,是因为她丰富了您洒脱不羁的人生,是因为她在您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您只认为她是您生命中的过客,然而您的多情,您的柔情,却如一江温润春水,潺潺沁入佳人心扉。由此这一过客也绝不平凡,绝不普通。是啊,能成为您生命中的女子,哪怕只被您视作一株芳草,我想也是幸福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诚如您的感慨,物事无常,稍纵即逝,然而,当自己选择了一件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就理应义无反顾地去做。是的,因为倾慕,我甘愿成为您生命中的这么一个痴情女子,哪怕您从不曾认识我,我也甘愿在您背后默默支持您、体贴您,与您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与您参禅悟道,谈诗论文。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给您带来精神的理解与愉悦,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为您的人生旅程红袖添香。
 
    我爱您--苏轼,爱您的稳健端庄、刚毅坚卓,爱您的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爱您的风趣幽默、坦率真诚,爱您的狂放不羁、豁达洒脱……
 
    于此,我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书信。
 
    希望时光轮回至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亦能在梦中与您携手相会那幽幽篁林,与您泛舟同游那潋滟西湖。(董菲)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诗经·国风·曹》中有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每次读到这里,都觉是美妙的时刻。蜉蝣是最让人怜悯的昆虫,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有“朝生暮死”之说。今天就讲个它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地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地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地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我们生而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动物中的至尊,以至于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待生命。苏轼在《赤壁赋》里曾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何等的感慨,人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事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的景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我爬山的时候,总是把小虫从石阶上移到草丛,并且希望登山的人也都能看脚下,免得日后生起遇到蜉蝣那样的愧悔!

    人世间,不管你怎么努力,都赢不了时间,和它赛跑,你会输的体无完肤。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蜉蝣的生涯,大概是我所认知的动物中,最为短暂的。古人对蜉蝣的认识,似乎比人自己的生命,还要清醒明晰得多。诗经中便有了关于蜉蝣的描写,并且把蜉蝣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之翼是如此绚丽,却令人想到人生的迷茫和短促。看蜉蝣而叹人生。蜉蝣的生命,往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而已。人们自以为蜉蝣生命短暂,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这种心态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也是在嘲笑自己。人生何其短暂: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百年。没人能抗拒死亡的到来。

    《蜉蝣赋》中写道:“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就是这样,即使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我们如蜉蝣般朝生暮死,但那又怎样,做好最的自己就行了。真正的生命,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倒正是很妙的事罢。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虽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幻。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之时,又有什么意思呢?耳畔又轻轻响起那千古的歌吟:"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子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蜉蝣是最古老的昆虫,号称生命进化史上的活化石。它们的生命,已经在地球上延续了几亿年,比人类生命诞生的时间,要早得多了。最短暂的生命,却是最恒久的存在,这也是我先前所没有想到的。越是伟大的灵魂,便越能感受生命的渺小和短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是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它启示我们,应以蜉蝣而观人生,蜉蝣之小而忽悠,天地之大而永恒,是我们所必须选择的人生观。或许蜉蝣的生命价值,才是真正体现了宇宙圆满的根本。

    蜉蝣在人的眼中,无疑是那么渺小,那么无足轻重,人在宇宙眼中呢,渺小得更不如蜉蝣。蜉蝣的一生对于人来说,不过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人的一生对于大自然来说,也许只是造物的一声哈欠。蜉蝣不知道悲伤,短短的几个小时营造了丰富多彩的一生,悲伤的人啊,在造物的一声哈欠中,该怎么展现你生命的风采?

    我只是宇宙中的渺渺蜉蝣,蜉蝣的生命意义与人的生命意义,其实在很多方面很像。在无边的宇宙中人也不过像蜉蝣一样 微小到不值一提,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记。就人的一生几十年而言,相比能活几千年的巨树 与存在几十亿年的星体而言我们的生命短暂的不值一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穿刹千年的古韵,只为那转瞬的絮柳依依、回眸生花。沧桑岁月伊始,涤荡于历史长河中,人生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放而熠熠生辉。忆往昔,沉沙折戟,铁战销辉,振羽呼啸苍穹,留下唯美光弧。在渐行渐远的征途中,洒下的何止是英雄的史歌,流尽的又岂是莞嫣虞姬的青泪?风骚达韵知过去,流血垂青看今朝。人生漫漫,其修远兮?定格时空的轨迹,纵有千丝之愁,万般流离,古老敦厚的岁月乐章中,依旧激荡着生命激昂的音符,和着月光的柔美跳跃着、闪耀着。

    生命交响曲
  
  生命如此多娇,引得千万万凡夫俗子为其奔走呼告。的确,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时间巨人的面前或许永远都表现得那么苍白无力、悲悯依人。纵使他有钢铁般的坚韧与骨感,也抵不过时间无情的风化与吞噬。但纵观古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义辞;“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凌然雄风;为捍卫女人尊严而英勇就义的豪迈大气……无一不彰显出生命高贵的品格。那一首首讴歌生命的诗篇,一段段挥之不去的辛酸的诀别诗是否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样稍显暗淡的生命佐述予以了有力的回证呢?抚摸历史的遗迹,残存的微喘依旧清晰。生命的价值不止是用时间的尺度去丈量,它更需要在捍卫人生的尊严时彰显自己的辉煌。
    清晨的黎明点缀了天空,唤醒了悠林,时光就像一只充满魔力的神兽,瞌睡精似乎被他的威力所震慑,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走。这时的空林不再嗅到静的味道,也全然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踪影,整个林子霎时间躁动了起来,鸟语啁啾,花香蝶舞,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切一切的生灵都在用歌声、用艳舞泼洒着生命的热情。伊甸园的美好意境在这里拉开帷幕。是啊!是生命的多彩与斑斓创造了乌托邦的奇迹。
人性光辉记
  
  或许人性这一词藻并不总是那么繁华奢美,对他进行过多的调侃与搜索似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量。在平庸凡朴的年代里,一言一词、一砖一瓦地堆砌与储蓄都会在磨合光阴的机器中湮没乃至销声匿迹。
    在那超前绝后的文艺复兴的年代里,一群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光辉,他们珍爱艺术就像珍爱生命。人性在这一特有的历史阶梯中以狂勒果断的猛士形象一扫秋叶黄,这是一个开明的时代,这更是一个全人类空前进步的时代,大卫的健美,圣母的温文典雅无一处不张扬着人性的魅力。人性的芳香,飘溢于寰宇,在黑暗与黎明交替的日子里,人性永远扮演者先锋的角色。
    在人生多彩的画卷中,生命是笔,人性据墨,蘸着墨的笔才能挥洒自如、狂揽无遗;墨因为笔的点缀而延续着自身的价值。是人性成就了艺术,更是生命成就了人性,没有生命,何来那吹散红灰尘后依旧熠熠生辉的伟大的艺术?(曹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使我在怯懦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情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喝棒"七字箴言"。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 夏荣 秋收 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每当我为俗务劳形的时候,想到那七个字,便想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园记中"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句子,而在哀时光之须臾,感万物之行修中,把周遭的俗务抛开,将眼前的争逐看淡。我常想世间的劳苦忧烦 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 不能消受的,不也驮过这短短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来的一辈子,白了的发便再难黑起来,脱了的牙便再难生出来,错了的事便已经错了,伤了的心便再难康复的一辈子;一个不容我们从头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过一天一分 一秒的一辈子。想到这儿,我就不得不随着东坡而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便不得不随陈子昂而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多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迹。
  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求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的告诉。因为今日过去便不再来了,这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 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机会了。这可珍贵的一辈子,我必须要好好把握它!
  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这句话,如果我是烈士,便能视死难如鸿毛;如果我是宗教家,便能视此生为虚幻;如果我为情苦恼,便能将爱抛到九霄云外。小小的一辈子算什么,就算拥有全世界,明朝不也得和盘交出来吗?这短暂的一辈子,实在无足道啊!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看不开时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愤怒时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满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样,你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不能白来这一遭啊!(刘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船过洞庭时,我为浩淼烟波所感动,昔日褊狭的胸怀中那些郁积不散的忧愁也被水荡涤一尽。感觉自己真正年轻,感觉生命力的奔涌,这是最强烈的一回。

     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我知道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我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奉.并时刻准备着还击。老船工说,洞庭湖的风浪打坏了一条又一条船.但渔民还是在波涛中出没。一个人与洞庭湖较劲,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我听着死一样的寂静和催命—样的读秒声,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洞庭湖还太小,当我航行在湖面之上,我的精神更加傲岸挺拔。诚然,我们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眺望辽远的海空,兀立在波涛之上,那一刻感到了永恒而不惧沧桑。

    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举起降幡的。

    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肩头只能承受多少重负。为什么感叹生命短促,功业难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自伤身世,认为遍尝了世间诸般苦楚,必要“勘破三春景不长”?

    我们知道,一口钟悬挂在树上,用钝重的簧舌去敲打它时,它响遏行云,这样子日久天长地敲下去,钟必然毁坏,但它的生命已化作了铜质的歌声。一口钟不被敲打,日晒雨淋,风霜侵蚀,也必然锈成一堆废铁。似这样默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曾经,我在南岳看僧侣做佛课,他们的样子非常虔诚。这些人是被生活打败的人吗?是被命运驱逐出境的人吗,不全是。他们中间不是没有心灰意冷者,但受佛光(尽管这佛光已十分暗淡和微弱)的普照,这样的梦想支撑了他们的整个人生:要求取正果,重归极乐世界。这本就是十分执着的追求。莫非我们还不如这些避世的僧众?

    一个人一生要“死”许多回,每一回的死都如蛇的蜕皮,因此而有新生。蝉蜕是不能相比的,它们将空壳留在枝头,自己也就在深秋的寒风里凄然绝响。它们抱着悲观的态度,是彻底的失败者。

    在阳光下行走时,我想,这阳光可使每一颗心保持着青春,不枯朽,不衰竭。年龄绝不是青春惟一的标志,只有那些充满了理想和热爱的心灵才真正懂得青春的意义。

    一生何所求?这个答案肯定因人而异。让我来说:我只要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这正是生命难以独造的境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人生淡然,黄昏更兼细雨,点点滴滴,才上眉头,又在心头。苏东坡《前赤壁赋》中这样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纵然平淡,浮浮沉沉,真真切切。生活所依,梦想相伴,执著奋进。在心里植棵树,让爱与生命一起疯长;在从教路上游走,让知识与心灵一起闪光;在杜鹃花瓣吸吮,让清香与芬芳一起陶醉;在玉兰花旁哀悼,让惋惜与怜悯一起疗伤;在情人节孤单,让爱情与婚姻一起重合;在母亲节瞭望,让孝心与感恩一起飞扬……无数情节才构成这真实的生活。
  
  爸爸的花儿开了,如冰山上一朵朵雪莲弥足珍贵。银发如雪的父亲,你依然默默守候老家的那方泥土,那是你和母亲爱的见证,也是你们一辈子奋斗的沃土。我知道,你们不舍,我一定会省下我拥挤的时间回家看望你们。在心里,祈祷无数遍:愿你们与健康相伴。
  
  有一种选择叫永恒,如冬日里一缕阳光温暖如春,那便是我曾经的选择——做一名出色的山村教师。十五年的教学生涯悄然滑过,值得我缠绵的画面太多太多。孩子们呀,你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用知识做外衣,才会更加熠熠闪光。在心里,老师默默为你们祝福:愿你们携着知识飞翔。
  
  曾几何时,我的午夜时分,总是在黑夜里与一丝光明将文字浪漫,那是我执着的梦想。二十年来,我一直苦苦耕耘,如痴如醉。感谢生活将我这个苦难的孩子溺爱,在今年九月,为我另辟奇径,有机会开始一种新生活。在心里,我无数次提醒自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把工作干好就是最好的回报。
  
  记得我拿到调函的时候,女儿欣慰地说:妈妈,好人有好报。那一刻,我无比自豪。记得丈夫拿到调函的时候,我幸福地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那一刻,丈夫无比幸福。有人说:婚姻靠自己经营,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今秋,雨水早来的日子,将桂花滋润;在这个桂花尽情飘香的季节,我们三口之家,被迷人的花香陶醉。平凡的日子,平淡的生活,我们依然不懈努力。女儿一如既往的勤奋学习,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丈夫借调到政府,似乎又要迎接挑战。不管怎样,我们都会齐心协力,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甜美。
  
  不知道是天宇里哪一颗明星将我们狭小的生活空间照亮,亦不知道是那一缕桂香将我们干枯的心房滋润,浮躁的尘埃迅速落定,借此刻涌动的激情,继续飞扬文字,编辑平凡人生。人生路在延伸,脚步永不停歇,不为功名利禄,只求此生无憾!(作者: 斑影清晨

   14、古之文人所求之为何物
    余常问之,或问忠义,或为文正。皆若范文正与东坡二者也。然余手不释卷,破万卷诗书,方有所觉,文人所求为何,不过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罢了。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东坡有言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犹如东晋之风,飘飘之袂,慨余之生死比于天地乃似一刹那之间,故曰生死为之一瞬。余亦同然,故不哀己身之所处,不为外物所动,常观浮云,体闲云野鹤之意,却是松鹤延年之生也。飘虹常惊雨,闻之慢度津,故又同五柳先生之感也,不求闻达,不求富贵,只求知己,凭却一生之力,阅万卷藏书,明心见性,而至之中庸之道,通达因果,观一叶落而知秋,以致贤人。
    君可凭栏听雨,问其屋檐瓦令之言,恰似千古兴亡之事,滴滴道尽沧桑,如六一居士之为,信手持一壶清茗,细品一卷前朝金文,乘兴来之际,衍几课易卦,乐知一番天命,报却世事之变迁,余常于此时方感生之无憾,然人乃性灵之物,袁公借景而抒性灵,醉翁借酒,东坡借词,太白借诗,归于一观,皆是借情而抒性灵,故余虽有感太上之意,亦不可忘却情思,求得平生一知己,奏曲高山流水,共赏奇文,心仪美景,衣袂飘飘,转然若仙,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余来问道无余处,云在青天水在瓶,岂不妙哉。
    至若夜中,欣然起行,至庭院之中,于夏日闲雨,几番蝉鸣,留一知己,赏于古书,而无尘世之扰,方乃君子所为,乾坤二卦为意也,求一情思所寄,自此,红袖添香夜读书,余此生无憾,故曰盖将自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盖将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从而通之性灵,明心见性,不变于世,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余生所求如此,所心仪如此,故必上下而求索之,致知,格物,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余尽于此,则必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何不逍遥哉,直须凭栏听雨,纵观古今,如闲云野鹤,自是浮世逍遥仙也。
     谨以此文与君共勉。

   14、生活如水,缓缓流逝成这未知的年华

    在这烟雨飘扬的阳春三月,在没有看到艳阳的长沙天空里,早上过湘江,在那淡烟细卷在不经意里滋生了留念的情愫,凝眸而望,一场烟雨,偶尔幽幽的微风拂过,似乎早开的淡淡地油菜花香弥漫似呢喃低语,一丝熏人的醉意,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我就这样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烟雨迷蒙的世界,心仿佛跟着这漫长的天际开始悠远……

    不知不觉,就往这而立之年的道路上奔来了,感觉自己还一直处于混迹的状态,没有什么成绩,更谈不上什么建树了,就如这烟雨茫茫的江南往事,似乎看得很清,记得很准,凝神一看,却一切又都那么模糊。似乎那么近,其实那么远的遥不可及,我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当我看完商场小说《沉浮》后,我却突然发现了一个道理:人生不能太完美。

     真的,人生是不需要太完美的,“初唐四杰”之王子安,少即聪慧,才华横溢,出类拔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但归家省亲途中,落海受惊,英年早逝,落得千古遗憾;李易安缠绵婉约,早年家境殷实,父为人臣,与金石专家赵明诚喜结伉俪后,更是夫唱妇随,夫妻恩爱,可好景不长,赵明诚病逝后,清照便颠沛流离,不得善终。当然我无法与王勃才气望之项背,更没有易安词婉约柔情千古颂扬,有的只在我的世界里众横捭阖,在我的书山文海间指点江山,让这纤纤文字化作了这指间的万般绕指柔。

    我没什么才华,亦没什么天赋,更谈不上家庭背景。有的只是靠自己的勤劳、努力与坚持,在这个城市,谋求着自己的一隅之地,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安乐之所,亲爱的老婆、可爱的崽崽、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家。我心中默记的别小看任何人,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从此我广结善缘,曾经流落天涯的足迹上有我的星星故事。

    生活如水,太完美的水总会那么快的稍纵即逝,只有残缺的,平淡的,缓缓的,才能长久,美丽的瀑布总容易干涸,而缓缓的江河却总是一流千百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

    流水人生,似水年华,很多时候,只要一提到水,总会染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绪。我这真不是李易安的闲愁往往。水莫非真的那么柔弱可怜,让人莫名生出无限哀愁?

    人的生命有如一汪清水,一汪不尽完美之水,交织着脆弱与刚强。在生命的海洋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不经意的片段,一次不起眼的挫败,乃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千层波澜。面对命运的坎坷,弱者如水之柔弱,随波逐流,随俗沉浮,颓废潦倒;强者如水之刚强,且多一分柔性和弹性,该弯则弯,该转则转,该进则进,故能逢山过山,遇海过海,奔流不息,达到人生的功德圆满。

    我不若水,却在这水的世界里汪洋,这未知的年华,就在这缓缓流逝的青春里化作了我一隅小小的,却充实的世界,这里可以书法,可以网络,亦可以引吭高歌,虽然当初的设计不够完美,但我懂得这样的天空才真真正正属于我,就这样凝视着车窗外的烟雨化作玻璃上缓缓流逝的青春,我的未知的世界,就这样在指间噼噼啪啪敲打成了这兜兜转转的华年……(晓波/文)

   15、怀家国而有诗心,存壮志而安清贫,古往今来,不过寥寥数子尔。如苏东坡者,“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东坡的黄州落拓而壮丽;又如柳宗元者,“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柳宗元的永州清荣而豁达……抖落满肩风霜,他们羁旅天边。酣醉时颠魂倒魄,梦醒时海棠依旧,又是一年春。
    贬谪生涯里,他们不是万人瞩目、根基深厚的某位重臣,亦不是清冷桀骜却自苦身世的酸腐书匠,他们是与民同乐的一方长官,是钟情风月的天涯孤客,是久经打磨的旷达舒朗,是心无所恃的随遇而安。
    由此推衍,人生亦然。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潇洒的人生,无需管弦,亦不劳附庸风雅的铺排陈设,心有禅意,则身在空山;心水澄澈,则万物皆景;心如幽谷,则天高海阔。与其让心灵久坐高门,不如将灵魂放归西山。若能策马迎春夏,长歌度秋冬,便可掬明月在手,藏山水于胸--人生的大写意、尽在流觞曲水间;人生的大词笔,尽在尘尽光生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