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评弹网

 赵太尉 2019-01-16
                                                                                                改革开放四十年——青浦巨变
                                                                                                          支立文/图
        怎在评弹网上写这标题的文章,是的,有感而发,还是评弹文章。12月23日,因青浦有评弹演唱会,交通方便了,因邀而去。
        青浦有巨变,从前,起码四十年前,笔者三十岁的样子,从上海市区骑自行车到青浦去玩,老的乡镇,印象深刻,与现今的比,有点土。巨变,首先,笔者是坐地铁,新开的17号线到朱家角站去的。不多时前,要从人民广场附近坐“沪青线”去的呢!今天的青浦,面貌一新,繁华得很,夕非今比。那蛮大、蛮完整的《放生桥》依然如故。
        再从从前,六十年代,与江西一样,那青浦朱家角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老上海都知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凄凉得很。
        笔者还知道当年免费治病用的特效药叫“酒石酸钾钠”,药很好,对方,可这药反应大,危险很大,成拦路虎,怎办,时上海第二医学院的王铭新教授主其事,经研究,提出可用药“阿托品”抢救,于是血吸虫病的治疗全国得以全面开展。咦,你不是医生,怎知道的?兹事体大,记得清楚,记忆犹新。只怕现今年轻的医生还不一定知道。
        到青浦朱家角了,上午十点半,先去《珠溪书场》,一百十几座位,卫生间非常干净,边上有很大的食堂,都是与老年活动中心一体的。在食堂里吃了饭,再去朱家角老街的《江南第一茶楼》,今天的节目很多,江浙沪共18档节目,兵分二路,昆山、宁波票友在《江南第一茶楼》献演;其余的在《珠溪书场》献演。
        老街临河,老街不宽,店铺鳞次栉比,今天星期日,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据说,节假日更水泄不通。在老街上的《江南第一茶楼》之匾挂二楼,不认真找还看不到,不过门口有一邮筒,进门是售票处,我们今天是贵宾,不用卖票,有茶水、瓜子、花生小吃招待,六、七米长、一开间宽的甬道后是茶座:宽敞,临河,布置优雅,方砖地,闹中取静。
        笔者今天负责《江南第一茶楼》的报道,从前老式茶馆方桌条凳,现方桌考究、软靠背椅考究。而小书台琳珑得极,一桌二椅,容不得第三个人站立报幕。
        十八挡节目请看说明书,只报道《江南第一茶楼》的演唱而不报道《珠溪书场》那里的演唱似不公,都略了吧,不过《江南第一茶楼》的演唱还加了节目,说明书里没有的,把原《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的老领导、张老夫子张鉴庭的学生、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正浩老师请上了台,虽年事已高,满头白发,一曲嫡传,依然满堂彩,各位大概没机会听到吧。
青浦的《珠溪书场》是正常演出的;《江南第一茶楼》是上档子的茶楼,但有沙龙,名《江南茗珠汇评弹沙龙》,每星期六、日下午13:00——15:00活动。其实青浦还有评弹活动,评弹演员顾影月的青浦的养老院也有评弹活动的,活动范围不小,似不定期的,也未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